如今天下,有資格稱霸者,唯魏楚而已。
楚人不斷想要在中原開啟局面,即便不能夠全力攻略中院,保持宋、鄭等國親楚也是一直以來的既定政策。
魏斯不是不知道吳起等人的意見是正確的,但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依舊動搖。
除楚之外的各國,如今看起來都不是魏的對手,魏國稱霸的唯一阻礙就是楚國。
春秋時代的殘餘、剛剛封侯的喜悅,都讓魏斯的思維傾向於稱霸。
齊國已敗,三晉和睦,燕國弱小,秦失西河,魏國至今唯一沒有正式擊敗的就是楚人。
禽滑釐等墨家來此,有墨家在商丘的表現作為支撐,有吳起等臣子的意見作為砥柱,魏斯的意見原本還是傾向於弭兵的。
是否弭兵,決定的是魏國的擴張方向。
是消化掉中山國,繼續壓迫秦國?
還是開始攻略中原,劍指大梁?
魏斯本就是好賢之人,田子方、段幹木等人又曾與禽滑釐為友,墨家派禽滑釐前來,魏斯一見之下便知此人有才。
相談數日,魏斯更覺禽滑釐所說之事頗有道理。
墨家是將功利的,而且從不忌諱,因此對於魏國如果參加弭兵的好處講的也多。
只是,在君主眼中,最終還是要看利益。
王子定奔鄭,對於魏國來說真的是個難得的機會,因為此時的秦國在魏國眼中就是個弱雞。
楚國才是魏國稱霸的唯一阻礙,春秋末期到戰國之初,天下紛爭的主旋律一直就是晉楚爭霸。
各國還處在變法之初,各國也還有很多人保持著春秋時代的思維,楚人如今已經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因為之前的強勢,還沒有一國認為楚國已經糜爛到喪失了爭霸的能力。
王子定給出了足夠優厚的條件,楚國內部的貴族也有很多人支援王子定。
這種內部的不安穩,會隨著外部局勢的變化而不斷加劇。
魏斯清楚,現在楚國還保持著安穩,沒有出現齊之公孫會於廩丘自立這樣的事。
只是因為楚王的力量看似還足夠壓制那些貴族,如果一旦三晉合力,哪怕在一場決戰中擊敗了楚人,楚國內部那些蠢蠢欲動過的貴族立刻就會不承認此時楚王的地位。
如果能夠削弱楚國,也就是徹底掃清了魏國稱霸的阻礙,因為其餘各國都沒有阻擋魏人稱霸的力量,至少現在如此。
魏斯不是不對墨家的那些提議動心,尤其是提出加強集權,尚賢為任,稼穡鐵器等事之後,更是如此。
原本禽滑釐就善辯,墨家的辯術此時原本也正值巔峰,適的加入增加了許多新奇而且有效的學問,更是容易說動君王。
墨子原本的節用發展,人口倍增之說,已經足夠吸引人。
但這是大略。
適帶來的種種技術變革,則是這種大略之下的“戰術”,配合的極為密切。
二十年和平,換來民用倍增、國用豐足。原本只是大略,當適帶來的種種技術變革普及之後,這種大略便就是一幅完美的規劃。
西河守吳起對於魏國將來二十年戰略的規劃,也是與墨家提出的種種變革所相合的。
尚賢為任,土地變革,打斷中山國貴族的脊樑骨,讓中山國從此成為魏土。
西河變革,官方承認土地私有,甚至可以提供鐵器加速開墾,這樣秦人將在幾年之內忘卻秦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