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懷爾斯,其實我聽說過這個大名,當代數學界的大牛。”沈奇說到,他的視線再也沒從主席臺上的懷爾斯身上移開。
周雨安一臉的理所當然:“廢話,菲獎得主,證明了超級難題費馬大定理,搞數學的人誰沒聽說過懷爾斯?”
“可我們並不知道這老頭就是懷爾斯!”二人異口同聲。
“這麼大的人物還用親自去超市買沙拉醬?”沈奇表示疑惑,他爸這種小老闆都從不去超市,要買啥吩咐手下搞定就行了。
“喂,沈奇,周雨安,你倆嘀咕什麼呢?難道你們跟懷爾斯教授很熟?”副領隊問到。
沈奇搖搖頭:“並不熟,但我知道懷爾斯教授是數學高手,功力相當深厚,或許是本地第一高手。”
“這還用你說?安靜點,聽懷爾斯教授宣讀競賽規則,組委會能請他來當評委組組長是十分難得的。”副領隊重新塞上耳塞,耳塞連線的是同步翻譯裝置。
“萬萬沒想到,同一座城市裡有不會做10以內減法的弱雞,也有數學界宗師泰斗級的牛人,實力相差太懸殊了,簡直就是戰五渣和戰神的區別。”沈奇戴上耳塞,聽懷爾斯宣讀競賽規則。
“……競賽規則宣讀完畢,孩子們,我想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我們從事的是一項美麗的工作,值得我們畢生為之效勞。”懷爾斯的最後一句話引用自希臘數學家普羅克洛斯,他在1998年菲獎頒獎典禮上引用過此文,今日再次引用。
大禮堂掌聲轟鳴,英國人,外國人,歐洲人,美洲人,亞洲人,各國選手,教練團隊,以及維持秩序的保安,所有人向懷爾斯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人們似乎忘記了,懷爾斯並不是這屆IMO的主角,他只是個評委,例行公事的宣讀競賽規則罷了。
但這重要嗎?
沈奇深受震撼,原來做學問做到最頂級,換來的是無上榮耀與世人的尊敬,這種榮耀與尊敬不分國籍、不論膚色種族。
“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取得懷爾斯教授這樣的偉大成就,什麼叫光宗耀祖,這才叫光宗耀祖一統江湖啊。”
沈奇覺得這次出國收穫非常大,有些場景不身臨其境體驗一番,感受不到那種觸及靈魂的震動。
懷爾斯教授給102個國家的600多位年輕選手灌了一碗猛烈的雞湯,歐、亞、美、非、澳各洲的青年才俊們摩拳擦掌,大戰一觸即發。
7月26日早,本屆IMO第一日競賽拉開帷幕,競賽場地是倫敦南岸大學。
評委組組長懷爾斯教授已將競賽規則及賽程宣貫的很明白了,一共六道題,今天考三題,明天考三題,每題7分,滿分是42分。
每個競賽日的競賽時間為4.5個小時,可攜帶任何文具及作圖工具,一切電子裝置不被允許帶入賽場。
因為競賽時間較長,各選手可自帶食物飲料進場,並可攜帶不多於三本的參考資料。
對啊,這就是場開卷考試,吃吃喝喝還能翻書。
看上去IMO好輕鬆的樣子,跟夏令營差不多。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顯然不是。
沈奇帶的食物是鬆餅和小熊餅乾,飲料是礦泉水和當地超市買的紅牛,三本參考資料是《分析術引論》、《推想的藝術》、《解析幾何及微分幾何研究》。
當沈奇拿到首日競賽考卷後,他發現三本參考書基本上沒什麼卵用,最管用的是小熊餅乾和紅牛。
首日考卷上的三道題已翻譯為中文,沈奇必須先破解第一道題,因為這是道門檻題。
卷面上印有一行冷酷的漢字:“第一題,門檻題。本題答對得7分,答錯及不作答得7分。”
第一題這門檻題可真是喪心病狂了,你答對了最高拿到7分,答錯及空著不寫你以為可以拿到0分?不存在的。
看清楚啊,門檻題答錯及不作答得7分。
就是說這份IMO考卷的底線不是0分,而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