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松林急忙道:“沒什麼沒什麼,沈教授,咱們不是要靠機器人制作一幅黑煙囪海區3D溫度表嗎?做出來了嗎?”
沈知福笑道:“彆著急,還沒有做出來,不過已經快了,下面的那一臺機器人就在繪製3D溫度表。”
老盧一夥人又分開上船前往馬蹄島礁海域了,沈知福很熱情的上去問道:“老盧,你們中午回來吃飯嗎?”
“不回來了,我們帶了壓縮餅乾和軍糧。”老盧拍了拍船上的一個箱子說道。
接近中午時分,3D溫度表製作了出來。
沈知福並沒有欺騙他們,黑煙囪海域沒那麼危險,雖然熱液噴出的時候溫度高達三百五十攝氏度,但從中心地帶往周圍擴充套件,水溫呈指數形式下降,兩米範圍之外的海水就降到了五十攝氏度。
3D溫度表製作的非常精良,以不同顏色表示溫差,每個標誌性的溫度帶都有清楚描繪,上面顯示出來的海底地形是很準確的。
吃過午飯,敖沐陽開始下水。
科研船很專業,不光搭載了齊全的實驗室裝置和工具,潛水工具也很齊全,氣瓶、氣囊、面鏡、水下呼吸器、背板、壓鉛帶、蛙鞋、潛水帽,這些常規裝備自然都有。
另外他們下水的時候還會攜帶聲吶裝置,敖沐陽對這些東西不瞭解,鄭松林和俞新波接觸的比較多,就給他講解了一下。
多波束、旁側聲吶、淺地層和深海GPS,這些都是水下探測掃描非常專業的工具,敖沐陽還是第一次接觸,這讓他有些尷尬,他可是潛水組的組長呢。
不過鄭松林和俞新波兩人並沒有因此小看他,昨天敖沐陽幫兩人出頭,敢於跟老盧一夥硬碰硬,這已經贏得了他們的尊重。
黑煙囪又被叫做深海熱泉,因為它們所處位置都在海洋極深水域,最早發現的黑煙囪就是位於一處海溝中。
他們要探索的黑煙囪算是淺的了,水深只有二百八十多米,可以由專業潛水員進行深潛面對面式工作。
敖沐陽先自己下水,按照計劃,他要潛入黑煙囪周圍的安全地帶,然後砸下地鉤,綁上繩子,這樣後面的人再下水,可以順著繩子往下潛。
入水之後他先適應了一下水溫,然後露出水面伸出大拇指表示一切正常,深潛服很笨重,要完成這些簡單的工作並不容易。
接到他的訊號,鄭松林兩人回以OK手勢,然後敖沐陽正式下潛。
他掃視四周並往下俯瞰,發現這邊海里的資源還挺豐沛,有帶魚、有海鱸魚、有鯧魚,都是魚群,或大或小,或靜或動。
這倒是容易理解,自從十多年前在這裡發現了海底熱泉後,國家海洋局就把周邊海域給保護了起來,普通船舶是不準進入這片海域的,所以水下資源沒遭遇破壞性的捕撈,魚群還算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