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大龍山的樹被大肆砍伐了,楊樹勇一行也著急。
從千禧年開始,當地政府就開始著重管制山林濫砍濫伐問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口號,便是當年提出的。
這個口號在當地實行的還算順利,因為那會山上的野獸野禽已經被村民們捕撈的差不多了,八九十年代那會放開了經濟,漁民們膽子大了,海上捕撈工作閒暇時分,他們就去山上下套子、放狗子,碰上什麼捉什麼。
那一陣可是把綿延的大龍山禍害的夠嗆,早些年山上有野豬也有野山羊這等大野物,從至今山林伸出還有狼就知道,這片大山的生態鏈曾經是多麼豐富。
後來經過一二十年的折騰,大龍山變成了死龍山,別說野豬野山羊了,就是野兔野雞也很少見到幾隻。
敖沐陽小時候,山上竹林下還有地皮子,後來地皮子都被挖了個乾淨,也就是今年才發現它們悄無聲息的在地底重新繁衍開來。
有野獸抓野獸,沒有野獸就砍木頭,漁民們為了賺錢養家,也是相當拼命的。
就在那時候,市政府、縣政府乃至鄉鎮政府一看情況不對,趕緊來了個封山育林。
後來這些年還是有人斷斷續續上山去幹點違法的事,不過已經很少了,野獸不見了沒得抓,樹木砍了沒有用,以前可以賣給林木公司賺外快,如今這些小作坊早被政府給端了窩,砍下木頭除了能做木筏子沒別的用。
當然,林木可以蓋房子,但誰家一年到頭蓋房子?
即使封山育林了十多年,大龍山的生態依然沒有恢復到八十年代以前的水準,所以龍頭村得大肆購買野兔野雞野山羊進行育種,然後往山裡放。
其實這麼做耗損嚴重,野獸在野外生存是很難的,放養的雞鴨兔子小豬小羊,不少會餓死凍死或者摔死。
為了保證放養物種的存活率,老敖不得不給它們食物中新增金滴來增加它們對自然的適應能力和生命力。
另外,他還安排村裡人去山上不定時、不定區域的撒豆子、撒玉米粒、撒麥粒等糧食,以讓雞鴨兔豬們能偶爾加個餐。
他是耗費了相當心血,才讓大龍山重新變得生機勃勃,現在遊客上山轉一圈,期間偶爾能碰到野獸野禽,給他們增添新奇感和樂趣。
保護山林不光是敖沐陽和龍頭村漁民們的責任,也是周圍村子的責任,大家跟著旅遊業沾了光,不自覺就有了這個意識。
結果他們在這保護山林,卻有人去亂砍濫伐,這不是欺負人嗎?
戴宗喜還是很講義氣的,他把林木被砍伐地的大概位置告訴了敖沐陽,所以他們一群人就結伴去找這地方。
大龍山指的是龍頭村、王家村、龍旺莊等幾個村子背靠的這一片山區,其實這只是整個山脈的一部分。
這山脈連綿開來相當長,是紅洋半島地區最大的一片山,敖沐陽和村裡人平時轉悠的都是已經開發出來的外圍地帶,其實往裡走還有更深的山。
不過沒有山路,平時也沒人能深入進去,特別是封山育林之後,那更是人跡罕至。
如果是山林深處被人砍伐了,敖沐陽也就不在意了,反正跟他們關係不大,他只要報警讓警察去管就好。
可是伐木賊不會去山林深處搞破壞,因為那樣即使能砍了木頭,也沒辦法將它們運輸出去,這次他們就是在大龍山的背坡一面砍了樹,利用新修的環山公路來往外運送。
雖然位置在大龍山背坡,但隔著龍頭村一帶還是有些距離,一行人就沿著小路翻山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