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場的雛形起來後,敖沐陽要忙的地方多了起來,花錢的地方更多了。
要建設一座漁場,並非是先買魚苗,而是要先給魚苗製造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海洋生物之所以有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富含氧氣,這東西叫溶解氧,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氣。
溶解氧的來源首先是大氣層,大氣層與海水交介面上,各種氣體都在不斷運動,運動過程中,氣體分子總是不斷的由多的一方跑向少的一方,海水中的氧氣達到飽和了,這時候就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
這樣當海水錶層缺少氧氣的時候,大氣中的氧氣就會透過交介面鑽到海水中進行補充,同時,透過海水運動,表層的氧氣會被帶到海水深處。
另外,氧氣還有個重要來源是光合作用,海洋淺水層往往生活著大量的海藻,光合作用之後,海藻產生氧氣、葡萄糖等有機物,其中氧氣就是供應到海洋裡給魚蝦蟹們使用。
對於海洋養殖來說,有充沛的溶解氧是很重要的,魚蝦蟹的肉質和營養成分跟它們的運動息息相關,運動量越大,生長越快、肉質越好。
而大量的運動就需要溶解氧的支撐。
敖沐陽買了太陽能造氧機,一臺造氧機價格是二十五萬,他直接買了十臺,平均一平方公里的海域內放入一臺,這樣造氧機以海水為原料、以太陽能為能量,源源不斷的分解水來製造氧氣。
至此,連同承包加上購買器械,他腰包裡的一半資金已經沒了。
這還不止,開起漁場後得有人守衛漁場,那麼磚頭島就得建設起來。
作為一座遠離海岸的海島,磚頭島的一切物資都需要從岸上補充,在島上居住很燒錢。
島上的老屋倒是寬大,可是已經過於陳舊,風吹日曬、雨淋浪打多年,已經搖搖欲墜。
為了安全起見,敖沐陽直接請工程隊拆掉老屋,在原有地基上建起新屋子。
建屋子只花了他五十萬,可把這些材料工具運送到島上,加上要買的傢俱家電,這又花了他五十萬!
島上需要電和網路,電路自然通不上來,他得買發電機,還得買訊號接收塔,這兩樣東西合起來依然是五十萬!
開漁場需要不斷巡視,海釣艇太耗油,普通小舢板速度慢,於是敖沐陽又買了一條摩托艇,這個速度快、耗油少,屬於漁場標配。
漁場所需的標配工具太多了,雜七雜八買完之後,他看看自己的銀行卡,裡面數字已經從八位數變成了六位數……
現在他還沒有買魚苗呢!
小一千萬砸進了漁場,根本沒看到什麼東西,他開的還是個小型漁場,不過才十平方公里,要是開個一百平方公里的大型漁場,那至少準備個一億!
這就是為什麼國家一再鼓勵漁民開漁場,大家卻不響應的原因,太燒錢了!
漁民們要是有個幾百萬上千萬,誰還幹這活?不如買幾套房子去等升值!
還好,他選擇的這片海域因為有冷暖暗流交融,海里的水藻數量頗多、種類頗為齊全,幫他省掉了買海藻種子和海藻肥的錢。
魚苗的錢他也省下了,他開漁場的目的是將大黃魚、多寶魚等魚群吸引過來,這些珍稀魚種可是他的心頭肉。
不過,等他準備遷移這些海洋生物的時候,問題來了。
海洋生物不比陸地生物,這可沒法驅趕,也沒法麻醉後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