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不敢再像來時一樣,因為可憐民夫而讓他們拖延日期了。
秦軍補給如此艱難,匈奴人也很清楚,所以他們堅壁清野,將所有牧民羊群全部遷走,這對匈奴來說很容易……
不過匈奴人這個想法恐怕要落空了,據扶蘇所知,北地郡尉為此可做了不少準備。隨一萬大軍西去的,除了夠吃半個月的鍋盔炒米,還有上千名戎人和一萬頭花馬池羊。它們會在神泉山悠然地啃著草,若大軍糧食不夠,隨時可以殺羊補給,這也是從匈奴人處學來的法子。
唯一的隱患,就是大軍西進後,神泉、花馬池及沿途糧隊會被匈奴人襲擊,但扶蘇卻不太擔心。
他已經得到了來自上郡的訊息:上郡也已出兵,其兵分兩路,將軍羌瘣率主力北上,欲先降服樓煩部,再渡河佔據九原故城,與蒙恬會於單于王庭,同單于主力決戰。
而上郡尉馮劫,則帶著兩萬步騎,在林胡人引領下,向西深入河南地,進攻依附匈奴的白羊部。這一路即可遮蔽北地軍漫長的糧道,也可以阻止賀蘭山匈奴人北撤,讓他們遭到三面夾擊!
匈奴人或許還未發現,他們已經陷入了一個大包圍網中!
眼看決戰越來越近,扶蘇雖然反對貿然開邊釁,但也想去前線看看,真切地體會一下,戰爭究竟是怎樣的。
他必須知道,讓父皇孜孜以求,法家不斷鼓動,墨者極力反對,儒生不置可否,武將極其熱衷,秦人聞之則喜,民夫談之色變,仁者唉聲嘆氣的戰爭,究竟是怎樣的場面?
說做就做,扶蘇讓信使給前線的黑夫、李信二將帶去了一封信。
“監軍者,不獨督糧,亦監兵事。若秦公子現身前線,深踐戎馬之地,士卒必受振奮,待三將軍合擊賀蘭,與匈奴角逐之際,扶蘇希望能就近觀戰!”
……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雲中,一道狹長的石牆垣,迤邐於陰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綿延數百里……
這是趙武靈王時所築的趙長城,它起於代,沿陰山西行,止於高闕。長平之戰趙國國力大衰後,便被放棄,匈奴人從陰山北麓呼嘯而來,他們拆毀了九原城,又開始不斷拿走趙長城上的磚石,用來夯實羊圈氈帳,並在趙長城附近,建立了頭曼城,設單于王庭。
但現如今,時隔數十年,中原的旗幟再度飄揚在一座廢棄已久的烽火臺上,只不是“趙”,而是“秦”!
將軍蒙恬驕傲地看著復燃的烽火臺,他欣賞並敬佩李牧,而現在,他要做李牧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掃蕩單于王庭!為陛下消滅匈奴!
據信使來報,上郡的羌瘣將軍,已順利穿過了樓煩人的地界,渡過大河,抵達九原故城。
蒙恬軍出雲中郡武泉塞向西數百里,一路恢復趙長城,但並未遇到匈奴人來阻止,順利抵達此處,他們的正南方百里外,就是單于王庭……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南北兩支秦軍,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斬頭曼,滅匈奴!
據斥候報,頭曼城依然活動著大量匈奴人,謹慎的蒙恬令都尉王離率車騎數千靠近偵查,但蒙恬沒料到,竟是王離親自來回復。
“蒙將軍!”
王離出發時可謂意氣風發,決定好好立一番功勞,好叫人知道他“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並非虛言,但回來時,卻表情肅穆。
“下吏派人就近偵查,才發現所謂的匈奴主力,不過是些普通的牧民,見我前鋒靠近,皆作鳥獸四散,抓獲幾人一問,皆曰單于早已離去多日。我帶人入頭曼城,才發現裡面空空如也,一切糧食人口皆被搬空,又至其南邊的蹛林,單于王庭大帳處,亦不見一人一畜!”
“蒙將軍,單于王庭,已空,匈奴主力,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