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
當初,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現在牆上,以象徵“天圓地方”之說。
外壇牆的東南北三面原制無門,只西面臨永定門內大街有門兩座:北門是明代舊有天壇公園
的,稱“祈谷壇門”。
南門是乾隆十七年增建的,稱“圓丘壇門”。
兩門均為三間拱券式,綠琉璃簡瓦歇山式頂。
時下的外壇北門和東門,都是1975年以後增建的。
內壇中間還有一道東西向的隔牆,它算作圓丘壇的北牆。
這段隔牆在兩軸線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繞過皇穹宇外牆而與東西內壇牆相連線,將祈谷、圓丘兩壇隔成兩個區域。
內壇的圓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軸線上,中間由長0米的神道丹陛橋)連成一個整體。
圓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圓丘臺祭天臺)、皇穹宇奉神殿、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門、大祀殿祈年殿)、東西配殿、皇乾殿、長廊附七星石)、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
圓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圓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臺、望燈等。
圓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並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臺面,漢白玉柱、欄。
圓丘形圓象天,三層壇制,高5.17米,下層直徑54.92米,上層直徑23.65米,每層四面出臺階各九級。
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欄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象徵“天”數。
此刻秦風就是站在這裡。
周身所爆發出來的氣息也越來越強悍。
整個圓丘天臺都被秦風的氣息所籠罩。
神識爆發,無比強悍的氣場波動,以秦風為中心,朝著四周爆發開來。
整個過程,不過片刻的時間。
在榮家後輩的震驚目光中。
下一秒,秦風睜開了雙眸。
一道精湛的光芒一閃而過。
伴隨著再次一股磅礴的氣勢,沖天而起。
雖然這一刻,在普通人眼中,盤膝而坐的秦風,沒有任何的動作,也看不到任何的東西。
但是在風水修士眼中。
此刻天臺上面,秦風所盤膝而坐的地方。
氣場狂暴,殺機四起,就好比一個瘋狂的絞肉場一般。
修為境界不夠的人走上去,絕對會被瞬間秒殺。
就更別說普通人了。
秦風身上的氣息越來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