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徐平的這個小村莊正在改變著許多人的命運。
徐昌把莊裡的事情彙報完,兩人便一起去看新制的農具。
大院裡,高大全和孫七郎已經等在那裡,兩人身邊是新制的幾輛車。
一輛是新制的三輪車,比原來的小巧了許多,也緊湊了許多,與原來的比起來毫不起眼。這是徐平見了那些豪門大戶把自己的車改後的樣子特製的,這畢竟不是個人人平等的時代,不惹人注目是基本的生存哲學。車還是要用三個人駕駛,不過後排座位降了下來,不再高高在上。
旁邊的兩輛車卻是新制的,與三輪車不同,這車只用兩個人,一前一後提供動力,前邊的人兼職操控方向。車輪都是鐵制,非常大,還都留了再插防滑板的洞。這是徐平新設計的,專門用來在水田裡運輸秧苗稻穀和撒肥用的。若是在徐平前世,做這種工作有專門的船式拖拉機,用於在水田作業。不過動力機械牽扯到的技術太多,超出了徐平的能力,只好用這種代用品。
水田的機械化作業即使在徐平前世也是個難題,很多工作用機械代替人工都非常不容易,而且效率很成問題,徐平也只好做一點是一點。水田裡的運輸又是取難,由於地塊都小,牛車很長,用起來並不合適,只好用人力。
見到徐平,高大全和孫七郎上來唱個諾:“見過小官人!”
徐平點點頭,對他們道:“這新車騎得順了沒有?走上兩圈讓我和都管看一看?哪裡不合適也好即早更改。”
高大全和孫七郎領命,兩人上了新制的水田運輸車。
高大全在前,兼職司機,孫七郎在他身後,只是專心負責蹬車。
隨著高大全一聲“起”,水田車緩緩動了起來,在大院裡走了兩個來回。
車輪太大,走起來明顯顛簸,操控也不容易。高大全在車上緊握著把,一臉嚴肅,不敢稍微疏忽了。
這是沒辦法的事,田裡多溝渠田埂,只有用大車輪才能越障。要想減小車輪降低重心行駛平緩還要有足夠的越障能力,就要用履帶了。作為農業機械的根本技術,徐平對履帶自然熟悉,甚至是新式簡易的三角履帶他也是一清二楚,不過以現在莊裡的技術能力,卻是達不到的。
車子停在徐平身邊,高大全和孫七郎從車上下來。
徐平點頭道:“勉強也能夠用了,不過騎行起來也還是困難。你們幾個找些頭腦靈活的莊客,讓他們多騎熟悉一下,等到春天好用。”
徐昌三人一齊答應了。
此時太陽已經偏西,金黃的陽光灑在牆邊的積雪上,映出七彩的顏色。
秀秀和蘇兒在太陽正照到的牆邊,訴說著分別這一個月各自發生的事情,小姐妹自然有她們不被外人理解的情誼。
秀秀把從城裡帶回來的玩物吃食,什麼糖人啊,泥老虎啊,都是徐平陸陸續續買給她的,一樣一樣掏出來擺在地上,一邊與蘇兒一起品評,一邊與蘇兒一樣一樣分著。
冬日的午後,這個小村莊顯得平靜而又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