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是透氣,不就是解煙癮。”李一鳴說道。
“還懂得踩滅,不錯了。”李建國說道。
“比直接丟進垃圾筒好,其實那才容易失火。”李一鳴託著下巴說。
“你擔心小偷,我看小偷不一定要上車,上去說不定還得補票,你看......”
李建國讓兒子看那邊,輕輕嘆了口氣,“那門前面多少人堵著,擠門的時候如果有小偷,東西早就被偷了,都不用上車的。”
其實抓小偷李建國不反對,他就是擔心兒子受傷,......
車站前那就算了,自己沒見著那場面,刀片這種只要離得遠一點都沒事,可兒子居然還想著奪槍,槍是那麼好奪的嗎?
不知天高地厚,就火車這麼點地方,就算能飛上面還有車頂,別人遞刀子進你肚子你都躲不掉,說不定後面還有人嚇得把你往前推!
李一鳴點點頭,沒說什麼,父親說的是事實。
“你那個辦法啊......就現在停站的時間不夠用,這站停二十五分鐘,光排隊時間就得過二十分鐘了。”李建國又嘆了口氣。
李建國之前看過兒子寫的東西,在胡玉和帶去的那些紙裡,李一鳴寫到了一種管理辦法:
把車廂的門分成單進和單出,分道錯流,提前在車站裡和車上告訴上下車的人怎麼上下車,也要提前做好準備。
提前進站,地上要刷導流線,各車廂要分開排隊,無座位的人要合理分佈。
但就現在他看到的情況,時間不夠用,天黑了更難管,這些乘客又不是軍人那麼懂秩序。
“喏....”李建國嘆著氣說,看看兒子,“現在這個樣子你能有什麼辦法?你讓他們排隊能排,但裡頭人不往裡走,外面堵著,裡頭要下的還下不來,外面人就急了!
這個得從裡到外全部整頓,在站內時就得整理秩序,還得乘客們配合,有一個不守紀律的就會影響一片,最後就會亂成一團,而這裡頭絕對不止一個不守紀律,老實點的都擠不上車。
人很多,每一個站都是差不多的情況,但大站更嚴重點。確實不是一個站或是一個車次能解決的,應該是裡應外合的打法。整個要解決得上面出規定。”
李建國含糊地說著,但他知道兒子能理解自己說的是什麼意思,這種事以後你交給國家解決就好了,現在也解決不了。
…...
“我知道,我還要想想......”李一鳴輕輕捏著下巴,沒有說話,他也知道就算自己的建議被採納還是有問題,所以他一直在觀察著裡外的情況,在腦子裡推演著以後能快速上下車的場景。
硬座那邊還賣了不少站票,連座位下面都塞人了,到了晚上,過道上的人都七扭八歪的睡覺,空著手都不好走,更別說還要拿東西了。
進車也是一樣,別以為有了規定大家就會主動遵守,因為買了站票的人根本不願意往裡頭走,車廂介面的地方是最寬敞的,也是最方便的,容易方便......反正這人流動的速度是怎麼也快不起來!
本質上是運力不足,再本質就是為什麼得有這麼多人流動?
這兩句話就他沒寫到給胡玉和的資料裡頭了,跟鐵道部門關係不大......
如果說有,他真想建議暫時取消臥鋪,但顯然這個主意寫進去之後,那前面的建議人家也當胡說八道了,所以他對於車廂改造方面就說得不多,就兩點:
一是座椅的形狀要改,現在硬座位有兩種,一種三人,一種兩人,李一鳴覺得這完全沒必要,他建議改成一種規格,表面是兩人座,其實因為座椅靠背往裡縮二十公分還做成梯形,往下看像巨|,可以輕鬆坐六個人,擠擠可以坐九個。這樣過道的空間會變大很多,雖然有兩人的腳得在過道上放著,但總比現在整個人堆地上更好。
二是車廂中間開一個一米五寬的門,專門供下車用,車子停下前,下車乘客要集中在車廂中間,下車效率肯定更高,每個車廂多配一個列車員管理這個車門。
雖然改造車廂得花點錢,但反而裝的人會更多,還可以多配十幾個列車員增加就業,說不定這個“經濟效益”明顯增強的舉措會被某個領導看中。
至於車子弄得這麼高,讓所有站臺都加高一米,這種事,他只寫了與站臺相平的一些好處,雖然寫了也沒人會理。
資料是給了胡叔叔,他也答應會轉交了,但李一鳴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因為這根本不是省級單位可以做到的事。
李一鳴只希望這些人在看這些想法時會覺得有點意思,以後到部裡開會能當笑話說起來,那時候說不定就能有點用了,畢竟總會有人想解決這些問題的!
…...
這些事,說起來倒是跟計委很有關係......
咦?李一鳴朝車窗外看,目光落在一位提筒拿包的乘客身上,那男的不正是那天見過的陳長青嗎?
他正從特別通道出來,那是專門給臥鋪乘客準備的,本來人就很少,該上車的之前就已經上來了,現在就是他一個人。
在另一側擁擠的人群襯托下,他的輕鬆顯得特別很扎眼,就像是在花園裡散步一樣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