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
維迦整理好部隊之後,帶著剩下的8000士兵走出塔利大峽谷,朝著塔利城進發。
這一次的目的很簡單,拿下塔利城。
想要攻下一座城,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尤其是敵軍數量的多少,兵力在城市中的分佈情況,以及周圍的地理環境。
透過上一次峽谷阻擊戰,維迦瞭解到。
塔利城中總計一個空降師,約1.8萬人,包括高階武力部隊、航空部隊、主力部隊在內均是維迦現在擁有兵力的兩倍以上。
再加上上一次阻擊戰王國軍並沒有損失,反而是維迦的部隊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這樣算下來別說是攻城,正面都不一定打的贏。
除此之外。
塔利城西臨頓布大河,東北方向倚靠塔利班山脈,算的上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城市。當初塔利城之所以會失守,就是因為王國軍出乎王朝軍預料之外,從根本不可能行軍的塔利班山脈奇襲北門,這才讓王朝軍沒反應過來,最終城破人亡。
若是王國軍從正面的東門發動進攻,幾乎沒有可能失守。
由此及彼。
此時維迦的部隊正在朝著東門方向前進,現在的王國軍已經4個城門佈防,根本沒有任何空檔,所以選擇哪個城門發動進攻並沒有偏差,奇襲什麼的也根本不可能辦到。
這樣的城市真的能攻下來嗎?
以目前的情況來判斷,進攻這種易守難攻的城市,沒有3倍的兵力根本不可能辦到,而且英格利爾似乎很恐懼他,這就會導致城防更加嚴密。
維迦清楚的知道這這一點。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在來到這裡之前,他已經準備好利用英格利爾對他恐懼,以及過度謹慎的心理出奇制勝。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根據英格利爾的心理陰影,維迦料定他就算佔據優勢,也絕對不敢主動進攻,對方會做的肯定是對城市嚴防死守,等待上級的最終命令。
基於這一點。
維迦準備擺出一副勝算在握的樣子,嚇到英格利爾主動放棄城市。
根據峽谷的對戰,維迦知道塔利城的守軍是一個師團,但是英格利爾並不知道維迦的部隊只有一個旅團。這種不對稱的資訊如果好好利用的話,完全是有可能嚇的英格利爾自覺防守無望,最終棄城“突圍”的。
那麼問題來了。
該如何才能用一支旅級部隊,偽裝成一支高達數萬人的軍團,順便表現出“勞資天下第一”“勞資就是要將你趕盡殺絕”的強勢姿態呢?
別的維迦不會,但要是說到裝逼……
說到演技!維迦自認不輸給任何人。
他只是瞄了一眼城市就計上心頭:“1團、2團,帶著你們的部隊,給我圍了塔利城4個城門,但是要在千米外的森林中安營紮寨。同時每到飯點就製造大量的炊煙,並且安排法師小隊做好擊殺偵查兵的準備,記得一個偵查兵都不準放回去。”
“3、4、5團。”
維迦看了一眼後面的3個團長:“你們在今晚跟隨我從東門發動夜襲,我要好好跟那位老朋友打一聲招呼,順便撥弄一下他敏感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