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國陶窯那兒,辛辛苦苦半拉月,忙得暈頭轉向,昏天黑地的,好容易把事情全理清,全交代完,無事一身輕的下了山。
結果……一下山,就發現山上各家窯洞邊兒上,都有兩木架子固定住了,一開始還沒明白是什麼,直到看到一家正在洗衣裳,就不由失笑。
他爸這效率,還真是……挺高。
不過也正常,畢竟這也沒多少技藝含量,只把點給點透了,沒手藝的人,也能做出這洗衣桶來。
像原本兩個村子裡的人,洗衣桶是用塑膠桶改造的……畢竟塑膠桶比木桶輕些,改成洗衣桶用起來也方便。
而那些原本是城裡人的呢,只有寥寥幾家有這個,其它的……就是藉著左右家的洗衣桶用,或是拿半斤一斤的野菜,去那好說話的村民家借用一下,當然……洗衣裳的水,那得自己出。
別說塑膠桶了,他們連木桶都不夠用,哪有多的來做洗衣桶。
不是沒想去砍樹,請趙二牛幫著做的,可是……沒有現成的木材,木頭是有合適的,就後頭山上就有……杉木,做木桶不是最好的材料,不過這會兒也不講究這些。
有是有,可得先處理,要去除應力,不然……直接做,很快就會裂開。
得放在通風通涼之處,陰乾三年,然後才能再加工成木材,拿來製作各種工具,或傢俱。
一聽說得三年,是個人都退卻,三年時間,還不知道會發生多少事情,有多少變化呢,有那工夫,再怎麼沒用,還能連個桶都用不起了?
於是趙二牛的另一種可以只用陰乾半年就能成功製作木料的辦法就給咽回去了。
愛做不做,不做拉倒,反正累的也不是自己。
一點也沒有管閒事的念頭,趙二牛心態佛得很。
這洗衣桶,做起來簡單,用塑膠桶改做就更簡單,實在沒多少技術含量的。就是一點手藝都不會的普通人,看著做一個下來,也能看明白個大概,自己回去琢磨琢磨,手靈巧的一次就能成功。
當然自覺自己手笨的,哪怕心裡再癢癢著想上手,也不輕易嘗試,怕做廢了,那不白糟蹋一個桶?這可是塑膠桶,沒一個就少一個,山上都沒地兒買。
所以……山上大部分人家,多半還是拿上東西來讓趙二牛做,畢竟專業人士嗎。
咋樣也比自己做要強,萬一廢了呢?
也不是沒這例子的,就像……馬大膽,看過一回,覺得這玩意兒簡單,自己也能行,又聽好幾家也成功了,於是捨不得那半盆子水,就自己在家鼓搗,完了一連廢了三隻桶,被馬嬸子拿著掃帚追出二里地。
抱頭鼠躥……給其它人提供了不少笑料。
有這麼一反面例子在,許多蠢蠢欲動的人,就按下自己動手的念頭,老老實實拿著桶上趙家,還是請人專業的來做,至少……不會廢掉一隻桶的風險不是。
除卻那些基本上沒原材料的城裡人,光兩個村子的人家,加起來也有幾十戶,看著人口雖不少,可又不是人人單獨住的。
兩個村子好近五百多人,一家也只需一個洗衣桶,就是按五人一戶算,頂了天也就一百隻。更何況還有十人十幾人一家住的呢,就用不上那麼多。
而且還不是趙二牛一人做,收的四個徒弟,也上了手,做起來頂多慢一些,能用還是能用的。幾十個洗衣桶,其中一半四人徒弟分流著做了,這速度就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