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保國抬抬眼皮,沒言語。
啥意思,還需要說明嗎?
自然不用,都是成年人了,還能聽不明白話?
“學,肯定學!”宋奇道。
衛宏則說:“有一個就行了,到時候你學會,就領著咱做。”反正他不愛學。
好言不勸該死鬼,趙保國勸了兩句,人不聽,他也懶得去費那勁兒,便沒言語什麼。
現在看著做陶是沒什麼進項,看不出多少好處,可好歹衛宏也是生意人,怎麼這會兒目光就這樣短淺了呢,光看著眼下,不知道往長遠了看。
趙保國心中微嘆,還是撒手不多管,反正……該做的他都做了,衛宏他們也不是自己什麼人,論交情……其實也沒多少,不過是山上這段日子,處了些許情誼罷。
他就把自己能做的,該做的做好,至於以後……反正也不關他的事情。
只要陶窯這裡能正常執行,能製出陶器來就可以,而到底誰來管,誰來做,換不換人的,只要不影響陶器製作,都無妨。
現在暫時是成功率低下,畢竟技術沒到位,可有了這些資料,能改進製陶技術,還有陶窯,不合理的地方也能重新改進,或是再建一個也可以,反正陶器是易碎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是極快的,一個窯肯定是不夠。
衛宏他們是先來的,只要不出大差錯,便是猛叔他們也不沒事兒就讓人替換了他們去,畢竟有經驗的老手,總比新手要強。
關鍵是……不出差錯!
要出了呢?該換就換,猛叔絕不會手軟的。
陶窯這裡,也不是白乾活兒的,製作的陶器,目前是城裡那拔人比較缺,先緊著他們來,可也不會白給,該糧換就糧換,沒糧就挑水換,反正不勞而獲是不可能。
村裡現在看著是不缺,可總也會需要,譬如說水缸,那碗也不能用一輩子,破了呢?壞了呢?早晚也得換。
能白拿?肯定不能。
到時候多多少少要收點東西,意思一下,如今山上早就以物換物了。
陶窯正式執行後,出了陶,那來換陶器的,或是糧食肯定得交村裡頭分配的,而製陶的這些人……也得給開工資,不然誰也不能白乾。
工資是什麼呢?只能是糧了。
多的就存著,以備缺青黃不接時,不叫人餓死。
能有個正經工作,月月按時拿糧的,山上不得多少人盯著這活計?衛宏他們幾個要沒自己一手,這工作早晚得黃。
按說他一個商場經戰的生意人,不能這樣目光短淺,怎麼就想不到這一點呢。
管他呢,他也好言勸過,人不聽,愛犯懶就犯唄。
而衛宏呢,還真不像趙保國以為的那樣沒想到,他想是想到了,可關鍵是對書這玩意兒,確實也是頭疼,而且還不是他所擅長的經濟那方面。
能咋辦?兩手一攤沒辦法。
趙保國不是說要等這邊穩定了,才撒手嗎?
為了保證他們的生活質量,他就趁趙保國去打野味兒時,跟宋奇他們幾個分析,商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