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親王皺了皺眉:“也不用大動作,只叫注意著點老八的動向,若有訊息,及時傳來。”現在他覺得有點捉襟見肘了,也是老八藏得夠深,一向老實模樣,心思半點不露,眾兄弟們誰也沒把他放在心上。
靖親王也一樣,只是習慣了,安插了兩個人手過去,還真沒想過要做什麼。
寧王這一反,大周其它地界兒還不知道,不過在廣陵這邊,可算是招了一片罵名。都覺得當今聖人寬和仁厚,普通百姓能安生過日子,衙門官吏也沒如何欺壓他們的。
這日子過得好端端的,寧王一造反,不得死人嗎?雖說打仗的地兒不是他們這裡,可大感同深受呢,再說當今聖人又未失德,老百姓,自然望他長長久久,誰知道換個人上位,還能不能好好待他們?
其它王爺還不知道,不過當今他們是感受到了的,對比老聖人在位時,也差不離了。
這下子寧王就在民間沒了好印象。
不得民心了。
趙保國最近很忙,已經正式領了差事,而不像從前那樣,不名正言順的,跟著林夫子,依附著靖親王等著人家給差事,這邊兒跑跑,那邊兒跑跑的。
按說,他還只是個秀才,是沒有資格領官職的。
可架不住運氣好,此番大周變故一起,與其它洲府往來不便,跟京都那邊往來,就更難些。大周領土一增加,別的地方還沒探查清楚到底有多少,可就廣陵附近,就足多了十八座大山,方圓幾百公里平原。
當然了,也不是全然並連在一塊的。
可就這,也足夠廣陵這邊一班官吏們忙得頭昏腦漲了。
再加上聖人許靖親王總理徐洲事宜,有便宜行事之權。靖親王這一時就顧不上封地這邊,王府都快整個搬到徐洲去坐鎮了。
所以,他們廣陵這邊,可不得就靠自己了?可廣陵附近又添平原又增山脈的,一時事情多得數不清,原先的一班官吏,忙,也忙不過來,人手一時不足,這怎麼辦?
再招唄,不然得忙到死,估計也沒法兒理清。
當然,這是王爺的封地,此事沒王爺先允,那不能隨便招人的。
王爺自然是同意了,因為他也忙,徐洲那邊,事務比廣陵更多,畢竟一個是府,一個郡。所以,徐洲那邊的現有的人手,也是忙不過來的。而聖人又許他總理徐洲事務,他得把差事辦漂亮了呀,所以……秀才是資格領官職的,可若不給人官職,怎麼叫人做事?
名不正言不順的。
靖親王其實挺發愁的,後來林夫子就給出了個主意,說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於是靖親王就把前朝的舉孝廉給撿起來了。
沒兩天就招到了足夠計程車子,壓力才算減輕了些。
等蘇太守的信一遞到靖親王手上,剛好,靖親王就直接把他在徐洲這邊所採取的措施寫在信件上給叫人給帶回給蘇太守去。
蘇太守一看,挺好。
於是廣陵這邊也採取了舉孝廉這一措施。
趙保國就這麼入選了,本來他已是身有功名的,又是靖親王幕僚的學生,還挺受看重。在靖親王還在廣陵之時,就常招他去,時不時還叫他去辦差事,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