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尺完畢,張鹿繼續坐著跟老人,孩子們聊天,深入瞭解這個家庭。
一家三代同堂,其樂融融,張鹿和胡鳶也深受感染。
冬天的天,早早的就黑透了,晚上7點半,老人已經累了要休息了,看見他們習慣性地拉出角落裡的小床,開始鋪棉被。
張鹿看著心也是一陣難受,這種床自己以前睡過,是哪裡都不舒服。太小了。
她跟委託人大概繪製了這個房間的改造方案,跟家主也商量了一下,看還有沒有別的需求,平常哪裡住的不舒服的。
瞭解的差不多,他們便準備告辭,委託人出門送客。
“我方案大概一天可以繪製完畢,明天就把這些東西全部清空。”
“好的,我來安排。”
“我明天傍晚會來,我看有不少雜物,都用紙箱包的很好,先都搬到院子裡,回頭我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用的。”
兩人離開古鎮半山村。
“胡鳶,這委託人是何許人?”
“q市二把手。”
“難怪,渾身散發著權味。”
“走吧,先去吃飯,接下來要用腦了,不填飽你的胃,怎麼會出好方案呢?”
兩人去吃了古鎮特色的頭肉羹湯和炸粿,已有百年的歷史,相傳以前有兩個哥們兒,一個肉羹湯一個做炸果,都是家傳的手藝,在對門開了十幾年,最後成了老兄弟,兩人便互傳手藝。
後來,這兩樣東西變成了搭檔,小城很多人,特地跑來吃,誰肉羹湯正宗一點,都傻傻分不清楚了,十幾年後,也變成了著名小吃,生意不要太火爆了,每天的食客絡繹不絕。
張鹿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能力為古鎮上做點事兒,這也是自己的家鄉。
在這個時機,能留下自己的作品那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
出古鎮必經過古橋,古橋的對面就可以看到賴明華的家,此時燈火通明。
冬天的夜晚,還有不少老人圍在小庭院裡講古。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就像那金色的太陽~多麼溫暖,多麼慈祥,把翻身農奴心兒照亮,我們的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哎~巴扎嘿~!”
看著陳阿婆在那邊唱著這首老歌,圍著的人都一邊鼓掌,一邊跟著唱,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孩子們在盪鞦韆,在木墩周圍追逐著。
賴明華的母親在廚房裡,開啟玻璃窗,那是張鹿當時設計的液壓桿。可以看見她在忙碌的準備著茶水。
抬起頭看到了張鹿與胡鳶,整停在古橋上,看著這邊,衝他們微微點頭。
“走吧,我晚上回去把初步的方案,繪製下來,明天這邊清理東西的時候,你過來看一看,我放學後過來。工人得安排,很多得拆的。不過都是木結構,容易點,叫兩小工。明天傍晚把劉二叔接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現在溝通為好。後天動工。”
安排好後面的事情,胡鳶便啟動了車子。
張鹿覺得此時很好,緩慢地行駛著,她可以很清楚得看遍自己的家鄉,想記住沿路的一草一木。
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其實從未真的觀察過,想留下什麼,人們節奏越來越快,都來去匆匆,如今這樣慢悠悠的,倒是一種享受了。
不需要考慮要去哪裡玩耍,哪個店裡吃飯,就是這樣的慢悠悠的走著,也無需聊什麼,趴在胡鳶的後背,張鹿閉上眼。
雖然十二月的天寒風刺骨,騎著摩托車來回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上一世早已習慣出行轎車代步了。
其實此時從靈魂深處覺得,用腳走,而不是開車走,才能體會到小城的美,這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