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上爭吵不斷,歐美國家只能想辦法,比如去逼迫非洲國家的小老弟。
黑人兄弟一臉懵逼,憑什麼非洲的疫苗配額要分一部分給鎂國和歐洲拿走?
鵝羅斯也強勢起來,楚科奇半島都騰出來用於救助逃難者了,這還不滿意?難道在疫苗上還想佔他們的便宜?
大會上吵的一塌糊塗,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吵架,還有理有據的吵,後來變成怒罵,扔杯子,扔鞋子,打架的鏡頭更是屢見不鮮。
哥本哈根考慮的是未來100年的後代,爭的是碳排放的噸數,都吵成那樣了,可見珍貴資源的重要性,而蝠猴病毒疫苗考慮的是現在的人,事關生與死,那還不打的頭破血流?
為了生存,誰都不可能服誰。
最終,華夏的疫苗份額不變,另外的國家經過一週時間的爭吵,利益交換,合縱連橫,總算完成了蛋糕的分配。
至於私底下,多餘的疫苗怎麼交換利益,就沒有太多人知道了,甚至連疫苗產量有沒有謊報,也沒有人知道,這種事怎麼能說出來呢。
接著,大會對外公開疫苗分配方案,全世界的人們都看到曙光。
疫苗正在加緊審批,還沒生產出來,但考慮到穩定恐慌的作用,各國開始提前商量,怎麼給本國老百姓發放疫苗。
怎麼發?
簡單啊,搖號!
搖號看起來是最公平的,但同時又是最不公平的,把生與死交給冰冷的機器,交給運氣,這是人類悲哀的無奈。
鎂國等主要國家,採用了生日搖號方式。
由公證處準備365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巨大的透明罩子裡,機械手臂攪合,乒乓球隨機彈跳,最後落下一個,這是相對來說最公平的手段了。
全美觀眾都在盯著現場抽獎,鎂國總統說道:“我們先抽第一批疫苗,上面的數字代表生日,當天出生的人可以打這一批疫苗,如果人數太多,疫苗不夠,等下一批時優先打疫苗,如果疫苗有多餘的,這一批疫苗就累積到下一批,下一批打兩批人。”
很靈活的做法,也很公平,有一點彈性,能給大家帶來更大的希望。
機器滾動,第一個掉下來的球竟然是2月28日,巧的不能再巧了。
總統拿著球,展示給四周的攝像機看,說道:“恭喜2月28和29日這兩天出生的人,我們會盡量向WHO和華夏CDC爭取到額外的一批疫苗,確保第一批疫苗充足。”
啪啪啪,全場鼓掌。
2月29日出生的那些觀眾長吁一口氣,他們以為政府忘記了他們,還好還好,至少從這方面看來,政府還是公平的。
接著抽第二批,第三批,一直抽到180批才停下來。
這是半年的量,按照計算,半年下來,病情將會得到很大的控制,疫苗和病毒情況可能發現較大變化,到時候再做決定。
願賭服輸,運氣不好就怨不得別人,許多歐美人即使自己排在下半年,覺得還能接受,最多也就是待在家裡半年不出門罷了。
可有一些國家採取的分配手段就很莫名其妙,選擇1840歲的青壯年優先打疫苗,接著是兒童,最後才是老人。
這是想幹嘛?根本看不懂。
有兩個國家採取了第三種分配方法,精英,科學家,先佔疫苗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從人群中抽取,大部分人竟然同意了,可能和他們的精英教育制度有關。
非洲許多國家採取了第四種分配方法,按區域和城市來,輪番確保安全,富人區最先保證,最後才是貧民區。
印某國採取了第五種分配方法,他們果然大量對外賣疫苗了,哪個國家出的錢多就賣給誰,他們人口太多,資源卻太少,如果疫苗能換來大量的移民機會,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