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楊順。”
這是辛笛在工作日記上寫的一句話,譚馨好奇問是什麼意思,他解釋道:“在噁心人這方面,楊順大概有我十分之一的功力。”
譚馨咯咯笑的不行:“也就是說,你比楊順噁心十倍?”
這話怎麼聽起來那麼怪?
但辛笛不在乎:“足夠噁心那些眼睛向上,鼻孔朝天的歐美專家就行了,我倒要看看,他們會不會同意發表這篇論文,自己打自己的臉。”
他們聊的是論文投稿的事,楊順2月初就寫好了,但是投稿給哪個期刊,大家意見不統一。
中科院那邊強烈要求,投稿給他們《ellResearh》,主編親自打來電話勸說:“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你的文章最好全都發在我這裡,有始有終嘛,我們也好捧你。”
好赤果果的誘或,好直接,好粗暴,好大力。
但楊順說道:“我還是想投給NS,畢竟這場中外罵戰估計要持續幾年時間,中科院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怕是很難讓敵人信服吧?”
他說的也有道理,中科院這次是楊順的主要盟友,戰火還是燒到別人家裡比較好,打爛的也是別人家的傢俱。
主編只能遺憾放棄,說楊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他們肯定幫忙。
NS這三家期刊,ell是最專業的,偏重生物技術理論,要求革新和突破,每篇論文的結論至少需要三個不同的實驗進行證明,邏輯非常嚴謹,發表出來就是板上釘釘,學術價值最高。
而Siene和Nature是以綜合,新穎,奪人眼球為賣點,有點科普的性質,不分專業,社會歷史人文什麼都有,想出名的科學家都喜歡發這兩本上。
但覆蓋面太廣,綜合性太強的話,後兩個期刊也容易出漏洞。
曰本學術造假醜聞的那位小保方晴子,她的萬能細胞STAP論文就是發表在Nature上的,但是她最先投稿給ell,被ell拒絕了。
第二個就是鎂國NASA宣稱找到了“砷基生命”,他們認為,這個發現足以震驚世界,生物學界所有的教科書都要推翻重寫,這也是外星人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證據,這篇論文也在Nature上發表出來。
當然,這兩篇都是娛樂論文了,後來被證明都是假的,但當初發表時,相當吸引人的眼球。
楊順不需要學術證明自己,他現階段只要人氣和民意支援。
他決定發給《Nature》,把論文送給敵人的首腦稽核,噁心噁心對方——有本事叫你的專家來稽核我呀,快點承認你們是錯的。
………………..
………………
2月7日,位於倫敦總部的Nature編輯部,郵件伺服器歸檔統計,自動將一封來自華夏的論文投稿置頂,優先順序提高到“緊急”狀態。
值班編輯皮特看到紅色提示,好奇點進去,只看了幾秒鐘,就哇哦一聲叫出來:“吉瑟斯,終於出來了!”
他迅速將論文抄送給主編菲利普坎貝爾爵士,並且敲響對方辦公室的門,提醒收到重要郵件。
主編菲利普擔任自然雜誌主編25年時間,經驗豐富,他仔細看完楊順的全部論文,思考了一會兒,臉上擠出皺紋,像捧著一個炸彈一樣。
“謝謝你的重視,投給我們Nature,但是……”
菲利普唉一聲,不知怎麼應對,那就開會商議吧。
碰頭後,幾個編輯傳看了楊順的論文。
論文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綜述,類似“我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病毒,專門破壞腫瘤細胞,還不會破壞正常細胞”這樣的簡要概述,大約幾百字,這是Nature常見的短文發表模式。
另一部分是科學論文,講述了楊順是如何利用DLY0病毒去感染腫瘤細胞,殺死它們的,論文裡包含比較詳細的實驗資料,以及結論,這個就是最難投稿的Artiles。
Nature的論文要求非常高,除了科學嚴謹之外,還要寫的生動有趣,楊順很用心地在寫,語言很幽默,編輯們即使不是腫瘤免疫專業,也能輕鬆看懂。
但Nature只有編輯部,沒有編審,他們採用同行稽核制度,需要找一些同樣在腫瘤領域的權威專家,而且是與楊順毫無關聯,沒有利益關係的人來評審論文。
菲利普道:“老規矩,先說站隊,這次我們站在哪邊?”
幾個編輯討論了很久,最終決定保持中立,這是明哲保身的做法,幾十年前Nature搞一言堂的時候,就站錯過隊,聲譽相當壞。
菲利普道:“那好,大家提名審稿人吧。”
副主編最先發言:“克雷格梅洛,他是第一個質疑楊順的諾獎獲得者,我認為他一定很願意揭穿楊順的謊言。”
只提了這一個名字,其他編輯都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