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士兵在炮樓裡,可以輕輕鬆鬆擋住幾倍的敵人進攻。
八路缺乏攻堅武器,根本拿他們沒辦法。等到支援的援軍來了,危險便算解除,倒也算不上太危險的任務。
可現在只要有八路扛著那種炮筒一樣的攻堅武器,磚瓦結構的炮樓便沒什麼作用了,頂多成為他們這些死人的墳墓。
士兵都有了炮樓恐懼症,就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軍官們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著從下面蒐集來的情報,苦水倒滿了整個會議室。
駐太原的第九旅團長,橋本雅邦少將,輕輕的咳嗽的一聲說道:
“那些都還是次要的,炮樓對付八路失效了,那多田駿司令官的囚籠政策,恐怕在山西就難以繼續執行下去了。”
此言一出,之前還在訴苦的眾多高階軍官,頓時就沉默了。
囚籠政策,是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多田駿,根據八路的活動情況,針對性設定的政策。
基本特點是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然後以封鎖溝、封鎖牆為輔助,從佔領區向抗日根據地全面掃蕩。
目的是把八路根據地,劃成不能相互聯絡支援的孤立的小塊,便於日軍逐次分割槽搜繳。
鐵路公路是部隊快速調動的基礎,關鍵是炮樓碉堡,成為一顆顆紮在八路根據地的釘子。
現在炮樓守不住了,那整個囚籠政策將大打折扣。
之前軍官們都沒來得及往這方面想,現在想想只顧抱怨,不解決問題,多田駿司令官的囚籠政策,將在山西名存實亡。
跟其他地方一比,第一軍恐怕會被扣個無能的帽子,再也抬不起頭來。
長條會議桌的主位上,司令官莜冢義男開口道:“你們剛才都已經把問題說的很清楚了,現在誰能給我分析分析,怎麼解決問題嗎?”
屋裡一時間安靜得落針可聞。
他們有的人問題都沒有想明白,更別說拿出方案了。
倉促之間開口,恐怕不是露臉,是露屁股了。
就在此時,胸有成竹的山本一木站起身說道:“將軍,各位同僚。
據我得到的情報所知,造成炮樓被摧毀的罪魁禍首,那些扛在肩膀上的炮管。
實則是八路軍得到的一款新式武器,名叫火箭筒的東西。”
四十毫米的口徑,直射距離四百米……
一樁樁詳細的資料脫口而出,就好像真有這麼一款武器似的。
問題效能也太誇張了,便有人質疑,情報是從哪裡得來的,屬實嗎?
山本一木道:“上個月晉綏軍的軍官觀摩團,前往八路軍參觀得知了這一情報。即使他們已經在很努力的保密了,可還是被我們的鼴鼠發覺了。”
此言一出,眾人倒是不再懷疑武器的真實性了。
隨著閻錫山的態度模糊,兩軍也有一些私底下的交流。
許多軍官的意志並不十分堅定,在日軍情報人員的金錢攻勢下,晉綏軍內部已經被他們滲透成了篩子。
情報可以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但隨之而來就有新的問題,十六旅團的一名參謀長大佐,起身問道:這款武器是八路自己製造的,還是從外面買回來的?“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道:
“搞明白了這個情報,便很容易得出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