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笑問道:“聽說過盤尼西林嗎?這就是。”
“什麼,這就是盤尼西林?”一向態度平和的老總面露驚容,大聲的問道。
眾人的目光頓時又被吸引了過來。
忽然有人問道:“盤尼西林是什麼?”
八路軍是窮,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孤陋寡聞。
劉師長解釋道:“盤尼西林是目前最好的消炎藥,無論是感冒發燒,還是受傷後傷口發炎,只要注射一針都能解決。
只是盤尼西林生產的劑量很少,在市面上流通的就更少了,這是一種價比黃金的消炎藥,一支就能賣到一根小黃魚。”
在戰爭時期,關於武器的新發明和新技術往往會層出不窮,如機關槍,導彈等等。
整個二戰中最亮眼最有價值的發明,卻屬於後勤保障類的醫學發明:盤尼西林。
盤尼西林是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抗生素。
其實青黴素在一九二八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科學家發現了。
但是出於工業化以及規模限制,再加上只有少數國家掌握配方。
因此當時的藥廠還不具備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盤尼西林的能力。
在1943年時的漂亮國,每一劑青黴素的價格高達三十美元,也就是二十多克黃金的價格。
即使到了1945年,盤尼西林開始普及時並應用於大眾時,一劑青黴素的價格也在6美元左右,相當於華國的14塊大洋。
在四五十年代經濟最為發達上海,普通工薪階層的工資為510塊大洋。
也就是說,這些普通的工人累死累活幹一個月,也湊不夠買一支青黴素的錢。
此時是一九四零年,在華國盤尼西林只有少量的存在,往往只會出現於黑市,一支盤尼西林,就能換一根小黃魚。
許多幹部們之前還不瞭解,此時聽了劉師長的解釋,才明白這是一種多麼寶貴的物資。
一支盤尼西林換一根金條,貴嗎?
或許許多人都覺得貴。
可若是換一條命呢?
軍人打仗,負傷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此時醫療條件不好,傷口發炎是有極高致死率的。
一旦傷口化膿發炎,往往只能採取截肢的手段保命。
但還是有更多的戰士,因此而喪命。
“這樣價比黃金的藥品,你帶來了多少?”左副參謀長熱心的詢問。
他知道這種藥品很少,非常難搞到。
所以內心的期望並不高,有一二十支,他就很高興。
如果有一二百支,就相當於能救下一二百條性命,那就更好了。
“不多,也就一萬支。”陳浩豎起了一個手指,笑盈盈的等著看眾人吃驚的表情。
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他為全球變暖貢獻了一份力量,許多人吃驚的倒吸一口涼氣,都懷疑自己是聽錯了。
一支就能換一根金條的珍貴藥品,這就跟大白菜似的,直接弄來了一萬支?
聽著就像天方夜譚。
老總的心臟都咚咚咚跳的更快了,不敢置信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