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翼之下,盡是人間煉獄。
在轟炸日本之前,李梅曾主持過對德意志的空襲。
他用晝間精確轟炸戰術摧毀了德意志許多重要工業設施,取得驕人的戰績,因此被稱為“戰略轟炸之鷹”。
B29轟炸機在航載彈量、自衛火力方面,是其他國家的轟炸機無法比擬的,素有超級空中堡壘之稱。
在緬甸戰役爆發的時候,李梅的轟炸機部隊,先後出動B29轟炸機一千二百架次,往日本投了五千噸航空炸彈。
按說戰鬥力如此強大的轟炸隊伍,日本的工業實力應該被炸廢了吧?
然而實際轟炸效果卻不盡人意。
因為日本和德意志的工業佈局大不相同,日本的工業是以大工廠為軸心,連線各個居民區的小作坊,由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
再加上日本白天防空能力極強,只要美利堅轟炸機一出現,日軍就會立即使用高射炮射擊目標,並出動戰鬥機進行阻截轟炸。
此時的零式戰機還是很厲害的,兩者配合對轟炸機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顯然,李梅以往慣用的晝間精確轟炸戰術並不適用日本。
轟炸機很難準確擊中四處分散的小作坊,對日本工業影響不大。
更糟糕的是,美軍傷亡慘重,死了七千,傷了兩萬二,傷亡率高達30%,參戰部隊的損失創造了二戰太平洋戰場美軍最高傷亡記錄。
面對如此重創,李梅決定調整戰術。
透過調研他發現,日本夜間防空能力較弱,東京的消防能力也有所欠缺。
而且日本民用建築密集,多由硬紙板和木頭構成,極端易燃。
這種建築特點簡直是“火神”的樂園,只要著火,便難以控制。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瞭解日本的實際情況後,李梅決定對日本實行夜間轟炸,並將普通彈藥全部改成了燃燒彈。
燃燒彈他用的是美國最新研發的M69凝固汽油彈,它的威力如何,早在武漢漢口進行了實地試驗。
四四年末,李梅竟然喪心病狂地將漢口作為實驗室,將漢口的平民百姓作為實驗物件,只為驗證新研發燃燒彈的威力。
選擇漢口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它的建築結構、材質與日本極其相似,平民的死傷根本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所以他根本不是敵之仇寇,吾之英雄的人。
起初,李梅的計劃被史迪威否決了,尚有人性的史迪威認為火攻會傷害無數無辜百姓,實在有違人倫。
但李梅為達成功,不擇手段,直接向美利堅當局提案,史。(下一頁更精彩!
迪威遭排擠被調回美國,李梅的計劃照常執行。
所以陳浩罵那些美利堅的記者,那些傢伙最沒有資格質問他。
用盟友國的平民百姓實驗,算哪門子盟友?
沒有道德底線的美利堅,加上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李梅,還有一個不知道道德為何物的運輸大隊長。
拿自己國家的平民百姓實驗,正常人肯定不會同意。
但運輸大隊長居然同意了,預設了李梅這個毫無人性的實驗,還讓陳誠從旁協助。
將無辜平民的生命視如草芥,不愧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