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鎮的日軍指揮官寧願背上抗命的責任,甚至上軍事法庭,也不願意帶領手下來送死,讓敵人屠殺增添戰績。
但是有雷達的鎖定,他們能逃得了嗎?
第二批殲六戰機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
在曼德勒軍營遙控指揮的陳浩得到訊息,馬上給出了新指令。
跟隨日軍機群,找到日軍飛機場。
一二十架飛機已經不能滿足陳浩的胃口,要打就連鍋端了。
等找到位置安排一波轟炸,徹底消滅威脅。
李雲龍不必考慮那些,他的眼裡只有騰衝,拿下這座城,消滅第五十五師團的指揮部。
此前為躲避空襲隱蔽的坦克和步戰車,開出來對城牆進行下一次進攻。
只是得到命令,不準靠近城牆一百米。
而後又得到新的指令,再向後撤三百米。
朝令夕改,戰士們都有點兒懵,到底搞什麼名堂?
不是李雲龍搞名堂,是即將到來為他們開啟缺口的轟六,搭載的炸彈有名堂。
此次兩架轟六搭載的炸彈不一樣,其中一架搭載了超級炸彈——30002型航爆彈。
這是常規炸彈中尉力排名第十的。
也是華夏空軍現役威力最大的炸彈。
整個航爆彈全重達到了2.8噸,轟六也只能在彈艙內攜帶1枚。
據資料,這種炸彈由哈爾濱某廠生產,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生產865枚,是有具體數字的。
好在是可以外貿的,陳浩總共買了三枚,花了大價錢。
當然這款炸彈也對得起它的價格,主要用途是對海上和地面的堅固固定目標進行攻擊。
一旦直接命中,其威力足以直接擊沉失去航行能力的十萬噸大型艦艇,或者摧毀大型堅固掩體。
炸燬騰衝那堅固的石頭城牆,完全可以做到。
但是這款炸彈不是沒有缺點。
七八十年代的老式炸彈沒有制導能力,因此需要藉助轟六飛機上的雷達、光學轟炸瞄準器來進行精確瞄準。
大型轟炸機執行臨空轟炸任務,絕大多數情況是概略轟炸。
即對幾十平方米、甚至上百平方米的面狀目標實施打擊。
而這一次,他們的打擊目標是隻有十平米見方的城門。
高空、高速,山谷又多風。
兩千米高空看城門,就如火柴盒大小。
沒有自動制導功能,一旦投出,便不受控制,命中目標完全靠機組成員的精準計算和對投彈時機的精確把握。
所以第二架轟炸機搭載了擁有制導功能的炸彈,威力當然不能與之相比,也不能保證徹底炸開城門。
算是一個彌補的雙保險。
讓前線的坦克、步戰車靠後,再靠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