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勝仗,敗仗居多。
每場敗仗都意味著要死很多人。
部隊從南到北一路撤退,大片大片的國土淪陷。
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顆仇恨日軍的種子,做夢都想打敗日軍,將失去的一切奪回來。
想到現在川軍團五千餘眾,日軍三個師團已經不是對手了。
還用猶豫什麼,幹他龜兒子,給咱華夏人出口氣。
他們剛要表達贊同。
陳浩一拍桌子,臉色變冷:“著急什麼,沒看過孫子兵法嗎?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拍腦袋就要打仗,你們有沒有想過,從曼德勒到仰光七百公里,運送一枚炮彈需要幾天?
咋樣保證後勤,讓你們手下兵手裡的槍不至於成了燒火棍兒。”
一盆冷水兜頭潑下來,澆滅了眾人的熱情。
他們還真沒仔細思考這樣的問題,就想著部隊能打過日軍,那就打唄。
不辣慚愧的低下頭,為自己的魯莽幼稚感到羞愧。
龍文章作為最有指揮戰鬥經驗的,能理解陳浩的顧慮想法,他站起來替陳浩解說。
“你們以為打仗就是武器,就是一支部隊能對抗多少敵人。
錯了,武器戰鬥力是重要,但任何一支軍隊打仗,最需要關注的是後勤補給。
保證不了後勤補給,是打不了仗,甚至要打敗仗的。”
最現成的例子華夏遠征軍,十萬遠征軍戰鬥力還不錯,怎麼就被日軍打的節節潰敗,直接趕回國?
最直接因素是遠征軍的後勤補給線,被日軍迂迴包抄了。
部隊攜帶的子彈打光了,槍就成了燒火棍。
一個基數的炮彈打光,新的炮彈運不上來,就是一堆廢鐵。
坦克車油料運送不上來,燒光油料都動彈不得。
還有最重要的糧食,這玩意兒吃光了後面運送不上來,一兩天還能餓著肚子打仗。
四五天一個禮拜或者更長沒糧食。
士兵又不是鐵打的,餓得連槍都舉不起來了,只能任憑敵人屠殺了。
說後勤補給線是一支軍隊的生命線一點都不為過。
從古到今都是如此。
川軍團使用各種先進武器,火力比日軍強大的多,弱點是對於後勤補給更加依賴。
士兵用三八大蓋,一百五十發子彈能用三天。
用九五自動步槍,一百五十發子彈一天就打光了。
一個人隨身攜帶的彈藥就那麼點,剩下的都要依靠後勤補給,炮彈火箭彈油料等同理,所以川軍團更依賴後勤補給體系。
理解這一點,就明白陳浩為何翻臉了。
盲目的發起戰爭,不但無法獲得勝利,反而會把本來形勢大好的川軍團拉入深淵。
聽完了龍文章對於後勤補給的解釋,眾軍官都冷靜了下來,對戰爭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從曼德勒到仰光七百公里,運輸隊多長時間能將一批彈藥運送到?”龍文章問道。
曼德勒北三十公里的瑞波平原,眾多新建的倉庫裡儲存了海量彈藥。
運輸營長站起來回答道:“滇緬公路年久失修,道路泥濘,我們的卡車雖然不錯,但實際上能跑四十公里每小時就很了不起了。
如果中間沒有出現道路被沖垮,車陷進泥濘地裡,一切順利的話按照這個速度十八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