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乘坐的是一輛零四式步戰車,有更好的機動性和安全環境。
路途中經過瑞波平原戰場,安源太郎還要求車停下來,他要仔細看看。
後方得知的訊息並不詳細,只知道一四六聯隊敗的很快。
兩個重炮大隊完全沒有發揮出作用,便在他曾聽聞的,更神秘威力更大的火箭炮打擊下全軍覆沒了。
戰爭完全是一面倒,就如同三七年挑起戰爭時。
只不過角色調換了位置。
日軍面對的敵人擁有更先進的武器,意志無法抵消炮彈的威力,他們完全不是對手。
“團座閣下,您忠實的手下安源太郎前來報道。”
陳浩聽到安源太郎對自己的形容,都快控制不住臉上的表情了。
忠實的手下?
他可真會找詞啊!
不過安源太郎的尊敬,陳浩是感受到了,他特別的關心問候了幾句,表達對安源太郎的重視。
小日本兒當真了,主子的關懷可代表著信任,安源太郎頓時激動萬分。
在提及勸降城內的日軍時,他表現的格外積極,主動建言獻策,提出了勸降和硬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
這是有理論依據的。
安源太郎比較瞭解日軍此時的指揮首腦。
師團參謀長出生於武士道家庭,從小培養出了性格強硬的一面。
他是個死硬分子,不論誰投降,唯獨此人是不可能投降。
話鋒一轉,安源太郎又說:“想要勸降,必先除去此人。
團座是對的,在強攻之前,大範圍的宣揚我軍政策,讓更多的人知道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這樣,才能在消滅此人及指揮中樞後,讓更多的日軍選擇投降。”
如此一番話,既吹捧了陳浩一番,又巧妙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不得不說,這傢伙還真是個人才。
所提出的勸降方略,跟之前勸降了一個步兵大隊完全一致。也就是說有成功的桉例在前頭。
陳浩本來只想把安源太郎當面旗幟來用,對日軍進行大範圍的攻心,讓更多的日本兵認可打不過是可以投降的理念。
降低日軍的頑抗程度,在戰爭中減少付出的代價。
經過此事,陳浩轉變了念頭,覺得安源太郎能承擔更多的責任。為川軍團提供更多的協助。
所以渡邊太郎提出要帶隊加入作戰,陳浩便命令他為川協軍第一團代理一營長,統領願意“反正”加入的日本兵。
夜裡,躲在陰暗角落裡的日軍,聽到了直升機的巨大噪音,還以為要被襲擊了,趕緊臥倒防炮。
隨後才發現,扔下來的不是炸彈是宣傳單。
與此同時,一名二等兵作為勸降的使者,見到了躲在原師團指揮部地下室的參謀長。
參謀長癱坐在一張椅子上,臉上寫滿疲憊。
打了一天仗,感覺彷佛過去了十天半個月似的。
雖然時間並沒有過去那麼長,但是戰爭的進度卻彷佛走完了十天半個月。
此前在事實沒有發生過,任誰也無法相信,堂堂一個師團近萬把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