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金融從業者眼裡,銀行最強的地方就是槓桿。
表面上山本銀行只用了五億日元的假鈔,實際上透過十倍槓桿,就能撬動釋放出五十億規模的信貸。
山本銀行背後有著一個高明的操盤者,把槓桿疊加到了三十倍,也就是說最少撬動的一百五十億規模的信貸。
其中許多表面上不相關的會社,全部都是銀行幕後操控者所擁有。
這些會社透過銀行的授信放貸拿到大筆資金,在市場上買買買,然後以一個稍低的價格出口給外國企業。
市場上多五個億流通,只會造成輕微的通貨膨脹。
但這是多了一百五十個億,去年的國民收入二百九十個億,佔比高達百分之五十多。
生產出來的貨還是那麼多,流通的錢卻多了三分之一,如此高惡性通貨膨脹,足以說得通。
嘶~~
所有人都為全球變暖貢獻了一份力量。
御前會議上,通常只會當泥塑菩薩的昭和天皇,聽聞後不禁頭皮發麻,主動的問道:“現在有策略了嗎?”
近衛首相硬著頭皮說道:“警察廳已經安排就位,隨時可以突襲山本銀行,對罪魁禍首進行抓捕。只是……”
“說,不要吞吞吐吐的。”天皇皺眉催促到。
“山本銀行發展之盛,已牽扯到不少軍政要員及貴族,其中包括真田家族,三井家族……另有四大財團是……受害者。”
近衛話到嘴邊改了口,四大財團雖然一樣是被欺騙的受害者,但還有一重身份是幫兇。
他們與山本銀行勾結,囤貨居奇,惡性通貨膨脹有他們一份。
在這其中,他們都獲利頗豐,足以稱得上是發國難財。
四大財團與本國的經濟已深深繫結,便是天皇之前想肢解他們,都未能成功。
繼續樹敵,毫無意義。
昭和天皇此時突然明白了,父親睦仁為何每次參加疫情會議,都像泥塑菩薩一樣輕易不開口。
不做決定就不會出錯,不會得罪人。
讓首相去做決定,因為首相命令利益受損的人,只會去怪罪埋怨首相。
作為高高在上的天皇,永遠是英明的,沒有責任的。
只需要在上一任首相辭職後,任命下一任首相,繼續組閣替帝國勞心勞力。
近衛政治世家出身,沾了毛比猴都精。他看出了昭和天皇的為難,主動請纓說道:
“陛下,諸位,如果沒有異議,那我將下令搗毀山本銀行,抓捕所有罪犯,並徹查涉案的軍政要員及貴族。”
近衛文麿的擔當令人敬佩。
惡性的通貨膨脹,已經使得民間不穩,經濟有惡化的趨勢,完全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副首相站出來說:“這是內閣全體的決策。”
要對部分高層進行清洗開刀,不僅僅是個得罪人的活,幹不好了以後還會遭到反撲清洗。
老狐狸們都心知肚明,但還是一致投了贊成票。
他們的意志加起來,便是集體的決策。
那些牽扯在其中的軍政要員貴族,是被拋棄的棄子,是給予國民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