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二道防禦陣地最寬處不過一百米,兩側就是大山,還是那種直立陡峭的。
除了透過正面的通道口進行炮擊。
大炮想要通超視距開炮,就會受到山體的影響,炮彈炸在山頭上。
縮回來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在陡峭的山峰上安排人手,居高臨下的協助防守,對進攻的敵人一樣是很大的打擊。
李雲龍此前沒有把第一道防線安排於此,其實是有野心的。
他想讓敵人打一個添油戰術,防線越寬闊,越能積極的殺傷敵人。
一個連的陣地,正常來進攻就是一箇中隊,人再多遭到炮火和機槍的密集性打擊時,出現不必要的傷亡。
讓敵人一點一點的添油,就好像在身上拉了一個口子,不停的放血。
為總部下一步的戰略,創造優良的機會。
可他哪能想到,鬼子居然不按常理出牌了。
一次就一個步兵大隊湧上來。
雖然攻擊的力度確實大大加強了,但是在那幾百米的進攻路上,得多死多少人啊?
換李雲龍來,他是捨不得那麼蠻幹的。
換到二道防線,一共百米來長的口子,兩挺重機槍交叉掃射,來多少小鬼子都不夠看的。
要是小鬼子這次再派一個步兵大隊衝上來,玩密集性的衝鋒。
哈哈,那李雲龍做夢都能笑醒。
白送人頭給殺,八輩子都遇不上那麼好的事。
瞭解到李雲龍的思路,趙剛不得不說聲佩服,打了半輩子仗,確實有點能耐,
他想的撤到二道防線,跟人家想的完全是兩個概念。
他那個頂多是個被迫撤退,人那個是以守為攻,讓敵人付出更多的代價。
趙剛虛心的請教道:“那什麼時候讓三營的撤下來?”
李雲龍沉吟著說:“立刻馬上,通知三營長撤退,速度要快,慢了就等著挨炮轟吧!”
同時,他下令讓陣地後方的九連十連,迅速的撤回到二道防線後。
九連派出一個排,接手二道防線,準備禦敵。
事實證明,李雲龍的決斷非常正確。
三營長率領八連剛撤下來不到十分鐘,間隔了一個多小時的日軍,發起了第二次進攻。
炮彈如冰雹般砸在了陣地上,緊接著就是一如之前的猛烈進攻。
要是撤的再慢點被糾纏住了,怕是就撤不下來了。
趙剛頗感神奇,詢問李雲龍做出決斷的原因。
李雲龍酷酷的說:“沒有別的,直覺,跟鬼子打交道多了產生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