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方向出口兩道防禦陣地,防守兵力似乎更薄弱一些。
迂迴繞道需要多走七十公里,進攻起來更不容易。
池田大佐說:“經過參謀部的研究,快速突破八路的陣地,仍然存疑。
此次戰鬥極容易變成添油戰術,這是不可取的。
我軍要發揮兵力優勢,從四面八方包圍,處處突擊,突破八路的防線。”
眾多軍官們聽得一頭霧水,從四面八方包圍?
山谷一共就兩個出口,哪來的四面八方?
“到底怎麼打?你往細了說。”圾井德太郎插話道。
池田大佐看了一眼谷壽夫,得到對方的肯定,他硬著頭皮說道:“參謀部的建議是,對山谷的兩個入口進行牽制作戰。
工兵聯隊對山頭進行想辦法,開闢兩條進攻的路線。
步兵便可迂迴到敵人的後方直接進攻,奪取兵工廠的機器裝置。”
圾井德太郎直接愣住了,這種提議,那是真敢想啊!
不走路去爬山進攻,其中的困難有多少,怕是數不過來。
但是他得承認,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如果不能出其不意,即使能夠消滅山谷裡的八路軍,也幾乎不可能有機會完整的奪取兵工廠的機械裝置。
八路軍又不是傻子,寧可毀了機器,也不會讓其落入他們之手的。
如果硬要摧毀那些機械,讓空軍沒命的扔炸彈就行了,何必派他們陸軍前來。
圾井德太郎仔細思考了一番,表態贊同了參謀部的規劃,同時提議:
“第十三聯隊要戴罪立功,正面進攻牽制八路的任務,就交給他們聯隊吧。”
戴罪立功是谷壽夫說的,他自然是同意了。
此番安排,第十一旅團就剩一個步兵聯隊了。
不出意外,爬山進攻的任務,就交到了第三十六旅團身上。
旅團長牛島滿少將,明知道這是個辛苦的任務,也還是硬著頭皮應了下來。
山谷東北方向出口的牽制,則交給了騎兵聯隊。
繞路七十公里步兵太慢,騎兵正合適。
騎兵進攻有堅固防禦陣地的缺陷,倒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他們不必牽制八路太多的兵力,關鍵是不能讓八路帶著機器跑了。
師團所屬的野炮第六聯隊,和加強來的加農炮大隊,則立即構築炮兵陣地,配合十一旅團的正面牽制。
炮火力量足,則顯得進攻猛烈,可以迷惑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