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的前半年時間,除了崇禎皇帝帶著朝堂還有軍伍的大佬們在不斷搞事情之外,整個大明都顯得很平靜。
哪怕是崇禎十三年的上半年時間裡遇到了不少讓人鬧心的天災,實際上對整個大明來說也沒有形成什麼讓人噁心的局面。
畢竟,大明的國庫還有崇禎皇帝的內帑,從來就沒有停下過收購糧食的腳步,常平倉和預備倉裡的糧食足夠保證百姓們在顆粒無收的情況下也能活下去。
唯一讓崇禎皇帝不爽的就是乾旱。
老天爺不下雨,大明也沒有人工降雨的條件,除了把官員們派出去祈雨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至於前幾年多挖的那些個大坑,存起來的雨水雪水什麼的,基本上第二年就用光了,根本指望不上。
一天比一天更熱的天氣讓崇禎皇帝也開啟了煩燥模式。
後宮裡面好幾個妃子眼看著快生娃了,國庫裡面的銀子也快要見底,內帑也沒有多少餘錢,逼得崇禎皇帝不得不老老實實的窩在宮裡。
最起碼,想要帶兵出去浪一波懟人的事兒是沒什麼指望了。
至於再下一次江南什麼的,崇禎皇帝就更沒這個興趣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宮裡面的冰是足夠用的,別管是崇禎十二年冬天時存起來的冰塊還是臨時用硝石製冰,宮裡面這玩意就沒缺過。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崇禎十三年的九月才算是結束。
除了袁妃和田妃各自生了個女兒之外,宜妃也產下一子,被取名為朱慈熠。
一溜排開幾個娃,周皇后很想把崇禎皇帝給揍一頓——總盯著月子裡的娃稀罕,大點兒的就不見你這麼上心!
被周皇后瞪的有些心虛,崇禎皇帝嘿嘿訕笑了兩聲之後便搓了搓手,扔下了幾個娃子,轉身向著娃子們的娘走去。
自家的小媳婦們生娃子辛苦,自己得好好表示下心疼才行。
然而沒等著崇禎皇帝表現出一個好男人的作風,匆匆而來的許顯純就稟報了一個讓崇禎皇帝感到高興的訊息。
再一次把溫體仁等朝堂大佬都召進了宮裡之後,崇禎皇帝才讓許顯純把剛才的訊息複述了一遍。
許顯純把訊息複述完了之後,又接著道:“想必再過上幾天,緬甸王的表章就該到鴻臚寺了。”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說說看吧,像他隆王這樣兒的一國之主突然上表要歸化大明,究竟該如何應對?”
說完之後,崇禎皇帝又命王承恩將錦衣衛報上來的緬甸國主他隆的資料分給了溫體仁等大臣。
已經事先看過他隆王資料的崇禎皇帝認為,像這種跟開掛一樣的大佬突然間就上表要歸化,肯定有什麼自己所不知道的原因。
崇禎元年,阿那畢隆病重,被其子彌利提波殺於宮中。正出徵撣邦的他隆在得知哥哥被殺的訊息後,就回師佔領阿瓦稱王,接著南下勃固。
在勃固稱王的彌利提波得不到臣民的支援,準備逃往阿拉千,卻被大臣們逮捕,送交他隆,被他隆以殺父之罪處死。
崇禎二年,他隆在勃固正式即位並上表大明,表示自己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自行登基為王。
當時自己都一屁股屎,還不知道怎麼擦乾淨才好的崇禎皇帝自然也沒有心情理會緬甸這種屁大點兒的國家換個國主的事兒,大筆一揮就算是同意了。
而他隆的操作顯然有點兒騷——在崇禎十一年的時候,他隆就下令對緬甸全國範圍內調查土地和人口。
調查和登記的內容包括全國各地的人口、住宅、生產的農作物、繳納的賦稅種類和數量、每家每戶人員的名字、性別、年齡。
顯然,他隆的這一次普查比之崇禎皇帝在崇禎十二年才玩出來的大明版人口普查要早了一年的時間。
甚至於面對著暹羅的不斷挑釁和進攻,他隆也如同崇禎皇帝一樣選擇了懟回去,一度逼得暹羅北部屬國蘭那泰不得不俯首稱臣。
在剛剛看完他隆的資料之後,崇禎皇帝一度以為這傢伙也是個穿越者了——直到了解了緬甸國內的一些情報之後,崇禎皇帝才算是放下了心。
連崇禎十一年時玩的人口普查都是記載在貝葉上面而不是紙張,更沒有絲毫火器發展的跡象出現,怎麼看都不太可能是穿越者。
哪怕是緬甸本地的環境不支援穿越者玩這些高大上的東西,跟大明的貿易之中也沒出現一絲的跡象,這本身就說明了跟穿越者沒有一丁點兒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