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臥兒帝國在崇禎皇帝的印象裡好好像是很大,但是也沒有大到新明島的地步去。
再實際上看看地圖,臥槽,莫臥兒帝國的那破地方裝不下太多的藩王,要不然原本一個個應該是大象體積的藩國都得變成驢子那麼點兒的小國。
這可是絕對不行的,世界辣麼大,你們都得去看看。
然後崇禎皇帝就把宮裡的死太監們派出去了一些,告訴還沒有撈到封地置換的藩王們,不要著急,休息,休息一會兒。
等到解決了莫臥兒之後,再解決其他的,大家都有份,都能撈得到一塊好大好大的地盤當個實權王爺。
當然,這個順序先後麼,是有點兒講究的,誰先誰後就得看誰更忠於皇帝陛下,誰更熱愛大明瞭。
至於說這個忠於皇帝,熱愛大明的標準,自然是由要由皇爺他老人家聖明獨斷的。
當然,皇爺他老人家每天都是日理萬機,大明現在天災人禍的又那麼多,遼東還有建奴讓皇爺操心,你們說,皇爺有時間天天盯著你們誰更忠君愛國這事兒麼?
既然沒有時間,那就只能選擇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了,誰對大明做的貢獻更大,誰就更忠君愛國,這個沒毛病吧?
怎麼貢獻?
這個簡單啊,王爺您看,現在大明各地的天災人禍的可是不少,皇爺天天為了弄點兒銀子買糧食的事兒發愁……
然後幾乎所有人都在心中暗罵了一通狗皇帝之後,大家夥兒紛紛表示自己身為宗室,為大明效力是應該的,大明好了大家才能更好嘛。
所以誰要是敢攔著本王捐銀子,那就是跟本王過不去!哪怕是王妃敢攔著,也得揍她!
再然後崇禎皇帝派出來的這些個被各個藩王郡王什麼的稱之為死太監的奇怪生物就各自揣著不等的銀子回京了。
當然,大明的王爺們吧,有的是自開啟國之時就已經存在了的,這些傢伙一傳就是兩百多年,總之就是一個字兒,不差錢。
五百萬兩還是一千萬兩對於這些個藩王們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區別。
為了早早的就移封到海外,這些恨不得把全天下的銀子都弄回去填墳的王爺們難得的大方了一回,一千萬兩或者五百萬兩的比比皆是。
可是還有一些是後來分封的郡王什麼的,比如崇禎皇帝的太爺爺的那些個兒子們,分封的時間不算太長,撈到手裡的也沒有多少,自然就是少了一些。
這些傢伙們知道自己手裡的銀子不多,想要撈到早點兒移封的可能性不大,可是為了花銀子買平安,就算是再怎麼肉疼,一百萬兩或者五十萬兩也總是有的。
所以這些個死太監們帶回到京城的銀子加到一起,竟然足足有兩萬萬兩白銀。
後世有句話說的好,叫做酒壯慫人膽,可是實際上,靠著酒精壯起來的膽子沒有什麼鳥用,就跟崇禎皇帝他泰昌皇帝一樣,靠著嗑藥之後的藥力玩妹子,最終不是把自己給嗑死了?
倒是錢是英雄膽這句話才是正確的,畢竟能靠錢來解決的事兒根本就不是事兒。
就像是現在,手裡有了兩萬萬兩銀子,尤其是這兩萬萬兩都是指明瞭要獻給崇禎皇帝的內帑而不是國庫的銀子之後,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的底氣簡直是前所未有的硬氣。
百萬大軍算什麼,要不是怕把大明的兵力一次抽完之後自己也得跟著玩完,崇禎皇帝都能武裝來千萬大軍。
然後帶著這上千萬的馬仔去懟死建奴和莫臥兒帝國什麼的,順便再打到天地的盡頭,海洋的盡頭,凡是能插上個旗子的地方都尿上一泡然後再插個旗子,表示這裡是大明的地盤了。
手裡有了足夠的銀子的崇禎皇帝告訴五軍都督府,這次去懟莫臥兒帝國,先把大明計程車卒都給朕武裝到牙齒上面,什麼刀啊火銃啊火炮啊,都給可勁的造,不用省錢,爭取這一次的百萬大軍直接就懟死莫臥兒帝國。
至於說以前打算的用六十萬大軍搭配四十萬民夫然後號稱百萬大軍的計劃作廢,直接就是實打實的百萬大軍,民夫什麼的另算,該用多少就用多少。
朕有錢,任性!
再說了,大明現在想要撈軍功的百姓多了去了,當民夫不用上前線,跟在大軍的後面就行還有軍功可撈,有銀子可以拿,這種好事兒,那些個已經得了紅眼病的傢伙們不用動員就會發瘋的。
還有洪承疇,鐵路可勁兒的給朕修,爭取哪個州都有火車透過,最次最次的也得把什麼三橫三豎給朕弄出來,到時候大明還不是穩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