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等……”劉艾看著這些本該站在他們這邊的官員,憤怒是自然地,那種被背叛的感覺讓他一口氣堵在胸膛,竟不知該以何言喝罵這些人。
趙溫等人卻是沉默不語,今日之事其實是可以預料到的,呂布為六部之事籌謀許久,今日既然上朝,就說明有足夠的把握。
只是他們沒想到,這些平日裡在朝堂上沒有太多存在感的官員,當這些人聯合起來時,竟有這般聲勢。
而且六部一旦建立,自當以呂布為首,呂布這一手,是直接將整個朝堂都抓在手中了。
支援六部建立的官員越來越多,給人營造出一種大勢所趨之感。
厲害!
趙溫不得不感嘆呂布此舉厲害,這些官員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但他們的支援讓六部建立幾乎成了板上釘釘之事,趙溫、伏完這些公卿已經沒有能力再阻攔六部的設立。不過這些人融入呂布的圈子也未嘗不是好事。
收了這些人,以後規矩就會慢慢變回來了。
所以除了作為宗正的劉艾之外,其他人再未出聲阻攔,既不支援,也不反對,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們不爭,本身也就是一種變相的支援。
“荒唐!”朝堂之上,一人怒目看向這些人,大聲道:“朝廷官制,乃是自有漢以來一直傳承至今,自有其道理,縱觀四百年來,便是偶有變動,也不會如今日這般,一次新增六位公卿,所謂六部,乃霍亂朝綱之法!”
眾人看去,正是一臉怒容的孔融。
“原來是文舉公。”楚南看到孔融,微笑著上前道:“敢問文舉公,依文舉公之言,這六部創立,是禍國之法,也就是說,若不設六部,天下便會好?”
“那是自然。”孔融冷哼道,他跟楚南早有舊怨,當初楚南在宮殿之上將他逼得吐血,今日一見楚南,自是眼黑。
“若真如此,那自靈帝以來,先是黃巾亂起,再有諸侯並起,若這九卿制真如文舉公所言,為何會置於此?”楚南問道。
“自是有小人奸臣亂國!”孔融冷哼一聲道,小人、奸臣是何人,自不必說,以前是曹操,現在曹操死了,自然也該換人了。
“也就是說,九卿制度,並未能阻止朝中奸臣當道,小人亂國了?”楚南笑問道:“既如此,我等為求救國,更新吏治,設立六部,為何不可行?這朝廷制度,為的是令朝廷能夠更好運轉,更好為天下人謀福,官制是服務於朝廷,而非朝廷依存官制。”
看著孔融,楚南轉身看向群臣道:“三公九卿之制,固然令大漢延續四百年之久,我等不能說好,但在三公九卿出現之前,天下制度難道就差了?為何要更換為三公九卿制?”
“蓋因當初制度已經不符合當時的朝廷,所以要改,而如今亦是如此,三公九卿也已漸漸無法滿足這朝堂需求,是以我等要設六部,若一直遵循古制,我等如今用的絕不是三公九卿制度,而是周禮,但重複周禮,王莽已經證明了周禮早已不合時宜,就如此時,六部出猶如當初三公九卿制度替換周禮一般。”
“子炎此言差矣!”孔融深吸了一口氣道:“三公九卿出現,乃是歷經數百年衍變而出,乃是順應時勢,而非一朝成型,但如今六部有何根基?有何資格替代舊制?”
“如何沒有根基?六部乃是精簡九卿,六部之權,可在九卿之中都能找到,歸根究底,六部乃是將九卿進行精簡、細化而出,可讓朝廷更加高效執行,而祛除九卿制許多如權屬不明的沉珂,六部制乃是脫胎自九卿,怎無根基?”楚南笑道。
“但子炎所謂沉珂,卻未必是真的沉珂。”孔融沉聲道。
“所以六部建立,卻並未廢棄九卿,此舉目的,便是為查疑補缺。”楚南微笑道:“文舉公可還有疑惑?”
“若六部與九卿之間起了衝突,又當如何?”孔融沉聲道。
“自是以六部為主。”楚南理所當然的道:“六部既出,九卿自當避退,可以輔左找出六部缺陷,但若雙方出現衝突,自當有主次之分。”
將六部搬出來,本就是為了將九卿權力過度到六部之中。
其實就制度本身而言,封建時代,六部和九卿都可以用,反正楚南說的那些問題,九卿解決不了的,六部也不行,真有權臣當道,九卿限制不了,六部同樣限制不了。
最終,孔融雖然據理力爭,但實權如今就握在呂布手中,如何能爭得過,被楚南言語擠兌之後,在大半朝臣的擁護下,劉協同意建立六部。
“敢問溫侯,這六部尚書之位,又將由何人來擔任?”伏完問出問題的關鍵,六部建立沒問題,但權利既然歸於六部,那六部尚書之位,大家得分一分吧?
呂布踏前一步,對著劉協作揖道:“陛下,六部尚書之位,關乎朝局穩定,自當慎重,臣以為,大儒陳公臺,清廉自律,有識人之明,當為吏部尚書!”
陳宮微笑出列道:“所謂舉賢不避親,臣弟子楚南,出身商賈,擅理財務,且曾歷任下邳、廣陵、九江、廬江、泰山郡五郡太守,政績非凡,所任之地,百姓富足,民生恢復,其才當為戶部尚書!”
《仙木奇緣》
楚南也笑著踏前一步道:“陛下,所謂舉賢不避親,驃騎將軍勇貫天下,用兵有方,如今更掌天下兵馬,兵部尚書非其莫屬,望陛下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