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先生?”子路湊過來,看著孔子啃著烙餅,問道。
子路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孔子竟然吃剩下的烙餅.這塊烙餅是先前他攆過來時孔子正在吃的那塊。
以前的孔子,有“幾不吃”的理論。
《論語.鄉黨篇.第十》關於飲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謁,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食饐而餲,魚餒肉敗,不食”,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
“色惡,不食”,色香味型中的色要好
“臭惡,不食”,色香味型中的香要好
“失飪不食”。廚師要手藝好,烹飪方法得當。
“割不正,不食”。一說要正確的宰殺,一說肉不是按照紋路切出來的。
“不得其醬,不食”。不同的食物配不同的醬
“食無醬不食”。沒醬還就不吃了。
“肉雖多,不可勝食氣”,主食量得大於肉食,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主次得分清了。
“唯酒無量,不及亂”,酒可以喝,不要亂性。
“沽酒市脯,不食”,只喝自家釀的酒,這樣好,不會喝到勾兌的酒。
……
孔子指了指包袱,說道:“吃!自己拿!”
“這?”子路遲疑了一下,還是走過來,伸手拿包袱裡的烙餅。
包袱裡,不僅有烙餅,還有炒穀子。不過!數量都不多。
子路拿出兩塊烙餅,遞了一塊給顏回。
顏回嚥了咽口水,伸手接了過來。他早就餓了,見到孔子吃他更加餓了。接過烙餅,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結果!哽住了。
孔子停住吃,朝著顏回看著。見顏回哽著脖子打著嗝身體一抽一抽地,他搖了搖頭,也不說話,去車廂內尋找水壺。這才發現:水壺沒有帶。
“你呀!沒有人跟你搶!你?”子路伸手過來,從後面拍著顏回的後背,一邊說道。
“阿!”顏回又打了一個嗝,才好了。
子路本來想說:苦日子還在後面呢!我也不知道?跟隨先生離開魯國後是什麼命運?能不能在大周天下哪個諸侯國內謀到事做?要是先生能找到新的靠山,那麼!還有吃香的喝辣的時候。要是……
子路都不敢想象下去,只得說道:“你還要跟我好好學學野外生存!你啊!”
後面的話子路沒有說下去:你顏回啊?你既不是世襲貴族,又不是無產階級,你家還有十幾畝地,你怎麼會這樣呢?既做不了貴族,又做不了平民。吃苦又吃不了,過貴族生活又不可能。你啊?怎麼會這樣呢?
“我渴了!”顏回嚥了咽口水,說道。
“我忘了帶水壺和碗了!”孔子不好意思地說道。
“你還忘記帶鍋了呢?”子路怒道。
“還真的是!應該帶一隻鍋!”孔子認真地應道。
“你應該還帶上帳篷,這晚上就在這野外睡了。再在帳篷外生一堆火,然後在周邊放幾張鎖腳弓,看看能不能逮住幾隻野兔什麼……”
“還真是的!”孔子打斷道:“還是你這個獵戶想得周到,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啊?”
子路氣道:“你應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