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的三十年代是充滿動盪的三十年代。
生物光伏配合傳統的風光水電技術,導致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傳統能源失去了它們本該有的作用。
石油作為現代工業之母,自然不會只有燃料這一種用途。
圍繞著石油和天然氣有著一整套的石油化工行業。
即便石油失去最大的用途,以中東狗大戶為首的產油國,過不了之前的日子,摳摳索索也能過下去。
除了狗大戶們不好過,嚴重依賴天然氣和石油的俄國同樣不好過,本國的高新產業還沒搞出來,原本的經濟支柱就斷了。
不僅僅經濟支柱斷了,透過能源扼住歐羅巴喉嚨的打算也泡湯了。
屬於是經濟和戰略雙重損失。
新能源實現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滲透率,同時傳統的燃料發電站,只剩下出於戰略目的考量儲存了部分。
萬一風光水電出問題了,也可以重啟火力發電站。
但是至少從需求端來說,石油的需求莫名消失一大塊。
而對於依賴能源的國家來說,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虛擬世界的誕生,導致了整個製造業需求端的萎縮。
很簡單的例子,沒有虛擬世界的時候,大家最開始每年更換手機,後來變成每三年更換一次手機。
而虛擬世界誕生後,大家不換手機了,一部手機能用十年以上。
需求就這樣莫名萎縮了。
對於阿美利肯這種靠金融業的國家,他們能夠依靠虛擬世界重新構築一套金融體系。
在這套金融體系裡大肆牟利。
之前物質是1,阿美利肯能把資本玩成100.
現在有了虛擬世界,觀念在外界媒體引導以及自身體驗轉變後,物質世界和虛擬世界沒有區別。
物質世界的資產和虛擬世界的資產同樣沒有區別。
那麼虛擬加物質一共是1+無窮,阿美利肯把金融遊戲玩到無上限。
靠著這個,阿美利肯的資本市場甚至比十年前還要更加繁榮。
但是對於俄國還有狗大戶們來說,他們玩不來。
別說他們沒辦法構建金融體系讓全世界的玩家們參與進來,他們連參與進來都沒辦法做到穩定盈利。
如果說世界資本市場,阿美利肯是莊家,華國是機構的話,那狗大戶和俄國就是韭菜。
定期被阿美利肯利用美元的潮汐效應收割,俄國好一點,被收割的成分不大,更多是被借刀殺人。
20年代屬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沛公當時快撐不住了,全靠生物光伏和工業智慧化續命,也是有狗運的。
換句話說任何宏觀經濟層面的變動,都會導致整個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受到影響。
看似沒有關聯的兩件事,實際上卻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一直到30年代的尾聲,在阿美利肯內部都還有聲音認為三十多年前,讓華國加入wto是一種錯誤。
華國加入wto之後徹底無法遏制。
而實際上華國加入wto是當時對阿美利肯最有利的一件事。
90年代初的投資過熱導致了瓊島和申海的地產泡沫破裂,同時導致四大行技術上已經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