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在基建領域的領先絕對不僅僅是牛馬眾多這一個原因能夠解釋的。
還包括華國在城市化程序中積累的大量經驗,以及圍繞著基建的完整產業鏈。
三者結合下,才形成了華國強大的基建能力。
這堅固的鐵三角,也在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地,生產力的發展給了年輕人更多選擇,導致其中最重要的一角牛馬眾多開始鬆動。
阿美利肯和霓虹都是從基建時代走過來的,隨著勞動力的成本提高,他們在基建上的能力急速退化。
因此你以為牢不可破的優勢,實際上隨著時勢改變的特別快。
不過在2031年,華國依然是整個藍星上基建能力最強的國家。
他們對獅城的建城專案勢在必得。
“也不一定,國內還是有好的設計師。
獅城那邊提的要求你看了沒?
要大量採用自然元素,需要做到建築和森林相結合。
國內設計師也有機會。
不過你如果是出於投資目的,想知道哪些企業能夠成為獅城科學城的建造服務商。
那我覺得你不如去看看路橋領域的企業。
科學城需要和獅城相連,這中間會有大量的建橋鋪路需求。
你不如考慮切入這個領域,我感覺這個領域的選擇面更窄。”
李渺渺家客廳中沙發正對著的牆上沒有放電視,放了一副某新銳畫家的畫。
畫裡海浪滔天,李姝瑤盯著畫低聲說道:“有想過從這個切面入手。
但是其實路橋領域的競爭是更激烈的。
建築領域的上市企業,具備建造一座城市這個能力的,無非華國建築、華國鐵建、華國交建等等,華字頭的企業。
但是道路施工的華國企業遠不止這些。
地方的路橋企業都能承攬這個級別的工程。
所以篩選難度最大。
我已經買了少量的華國交建和華國鐵建。
感覺這幾天除了我之外,還有資金在進場。”
獅城要建造一座新的城市,不僅僅對建築行業的人來說意味著營收和利潤。
對金融從業人士來說同樣是重大利好。
基建在華國,從十年前就已經是夕陽行業,主要是用來拉動gdp增長的行業。而且由於基建的逐漸完善,而導致基建拉動gdp的效益逐漸降低。
原來往基建投入一塊錢能夠帶來五塊八塊的gdp增長,現在投入一塊錢只能帶來0.5元的gdp增長。
這二十年時間裡,整體回報率最高的行業是半導體。
對華國來說更是如此,想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靠基建是做不到的,只能靠半導體等高新技術產業。
因此即便在2031年,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實現,生物計算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華國依然沒有放棄在半導體領域的投入。
金融從業人員在關注基建帶來的機會,而科研人員則在關注科學城建成之後對於個體來說,梅林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來吸引他們。
在科學城的規劃裡,科研人才無疑是最重要的。
只是暫時科學城還沒有開始招人,沒有具體的條件被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