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電視劇,製作出來的成本是每秒鐘至少一百元。”
一集半個小時的電視劇,成本18萬元已經是白菜價了。
“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對於那幫作者,他們直接把文字上傳,能夠自動幫他們生成電視劇。
辰東土豆這些不是原地起飛?
本來最難做的是特效,現在科創生物直接幫你把特效都給做好了。
一分鐘一百的白菜價,就能把聖墟、遮天這些做出來。”
“還有三體,終於不用看到小鮮肉和麵癱怪們禍禍三體了!”
老馬跟群裡的小年輕不同,他越看越心驚,這玩意能把所有演員的活路給斬斷。
不止是小鮮肉,未來不需要演員了。
就是不知道真實偶像的上限在哪裡。
但是對商業片來說,本來就不要求演技。
經過一上午的發酵,逐漸有演員意識到這一點。
因為他們的經紀公司已經開始和他們籤關於虛擬形象的補充協議了。
經紀公司的嗅覺可比這幫藝人的嗅覺要靈敏的多。
不過大多數藝人的協議裡,虛擬形象早就授權給了經濟公司。
這些年,關於明星形象或者是其出演角色的NFT產品時有發售,甚至一些NFT產品賣出了不菲的銷量。
經紀公司早就意識到旗下藝人的虛擬形象同樣有價值。
這次籤的只是補充協議,把虛擬形象的定義範圍和授權範圍進一步擴大了。
整個影視行業從上游的發行公司到下游的經紀公司,全部陷入大地震。
“夭壽了,真實偶像出來之後,我們所有人都停止休假,即刻到崗。”
某位在影業公司工作的博主發文到,由於她經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加上工作性質導致她經常能夠接觸到明星,還有一些普通人無法知道的八卦。
因此她的活粉數量不少,活粉數量快兩萬了。
每次發微博,下面都有數十條的評論。
活粉和那種一看就是刷出來的粉絲,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她發微博之後,很快有粉絲在下面評論道:
“哈哈哈我們同病相憐,我們公司也是,讓所有人返崗”這是關注她的同行在這條微博下面的評論。
“影響這麼大嗎?”
“我從事娛樂行業相關的朋友全部都回去加班去了。”
“我關注的吃瓜博主都在討論這件事帶來的影響。”
“結果乾掉鮮肉們的不是新的鮮肉,而是跨界而來的虛擬形象。”
“科創生物太狠了,不出手則以,一出手就是死手。”
該博主晚上的時候又發了一條長微博:
“各位粉絲實在抱歉,我今天上午一上午都在開會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