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收費模式。
“抱歉,李總,我們願意支付裝置購買費用,包括培養液的費用都可以。
但是月租費用,科創生物張張嘴就要分掉三成,未免太過苛刻了。”
李渺渺笑道:“因為生物通訊技術,科創生物是壟斷。
而傳統的通訊裝置,國內外能夠製造的廠商很多。
但是生物通訊裝置,全球往後再看五十年,也只有科創生物能夠製造。
所以科創生物理所當然的能夠享受這部分溢價。
而且才三成,你們的利潤空間還是很大。”
世界上從來不缺乏越來越便宜的商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解放,大部分的商品都是越來越便宜的。
但是同樣的,世界上也有越來越貴的商品,像醫療、教育、奢侈品和壟斷行業。
科創生物的腦機連線技術授權,這麼多年,不僅不降價,甚至每年都在按照貨幣貶值的速度提價。
合作廠商們照樣認,消費者同樣只認科創生物的腦機連線技術。
不僅僅是因為科創生物的技術在市場上是實質性的壟斷,同時還將科創生物的腦機連線技術就是最好的這種潛意識根植在全球消費者心理。
這就好比,生物意義上的勞力價值有限,不管是華國還是其他國家,普通勞動者只能夠溫飽。
普通勞動力賺的是滿足基本生存的錢,而技術工人才能享受溢價。
而且技術普及後就沒有了溢價,新技術替代舊技術。
市場博弈出勞動力價格。
在市場上,資本家投入資本和自己的勞力,員工投入自己的勞力,透過市場定價,競爭獲益後,資本拿走資本的盈餘和本金,勞工拿走勞力的報酬。當勞工積攢到一定程度的資金,有了自己的創意,開始創業,於是投入自己的資本和勞力,成為資本家。
資本+勞動力的盈餘在於資本效率和勞動力效率的增量,取決於技術,因而知識勞工可以與資本家互換。
技術存量階段跨區域的資本和勞動力套利,是不發達地區利率奇高,勞動力廉價,此時剝削剩餘價值才出現了定價模型,那就是發達區域與不發達區域的勞動力價差。
從產品的比較優勢來看,剝削的當然是發達國家勞工。資本可以流動避免了損失,勞動力們卻是隻有反向非法移民的。
本土資本為避免損失就上自動化。
這些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全球的資本都在迴歸本土,以及本土周邊的區域。
之前靠著跨區域勞動力套利的玩法已經玩不下去了。
因為人工智慧技術能夠把勞動力廉價的優勢抵消掉。
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刨去勞動力的優勢,所剩優勢寥寥無幾。
稅率低,但是你的商品回到本土需要納稅。
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的水電和基建都不夠發達,經常要面臨突然性的斷水斷電。
再加上這些地方法律制度不完善,你即便有盈利,也會被逼著吐出去一部分。
這種現象在India尤其明顯,但是不代表在其他東盟國家不存在。
因此第三世界國家的唯一優勢廉價的勞動力被人工智慧抵消掉之後,資本往這些地方遷移的動力蕩然無存。
別說比較優勢,現在是比較劣勢。
因此華國是最後一個享受到技術逸散的國家。
回到生物通訊技術上來,壟斷性的技術能夠享受獨一無二的溢價。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