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世界裡,政府受到的掣肘比資本更多。
電影比較精彩,至少比鄧布利多之謎更精彩。
由於能夠發現很多和現實世界相關的元素,因此代入感很強。
但是看完之後出來,李渺渺有很多想說的:“你感覺怎麼樣?”
鄭理回答道:“還行,我覺得比之前看的梅林還有鄧布利多之謎要更好看。”
李渺渺點頭道:“因為節奏更緊湊了,然後沒有莫名其妙的感情戲。
這是一個進步,同時也展現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魔法世界。
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融合的很好。
但是我總感覺它不像是哈利波特系列,雖然導演想用各種元素,來提醒我們這是哈利波特的世界。
從喬治韋斯萊以及韋斯萊笑話商店,到擔任傲羅辦公室主任快退休的哈利波特,再到古靈閣裡的妖精們,這些元素都在提醒我這是哈利波特的世界。
但是它的核心,就好像在告訴我,童話結束了,你們已經是成年人了,該面對成年人的世界。
看完還是很有感觸。”
鄭理:“我大致明白你的意思,電影而已,現實世界遠比電影殘酷。”
李渺渺解釋道:“我覺得還是很對我的胃口,我覺得感慨的點不是因為殘酷。
而是用蝙蝠俠打比方,之前的蝙蝠俠系列都是超級英雄,在哥譚市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直到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讓全球觀眾重新認識了蝙蝠俠,蝙蝠俠也是普通人,他會受傷會倒下會失去信心。
我感慨是因為風格的轉變。
裡面雖然充斥著哈利波特的元素,但是對於經濟危機的描寫,對麻瓜仇視法師的背後原因闡述,都讓我意識到這不再是童話。
不再是哈利波特系列裡只有純血法師們會敵視麻瓜,麻瓜同樣會敵視法師。
世界不只是一面,而是複雜多樣的,新的哈利波特系列更加接近真實世界。”
“當年哈利波特最後一部上映的時候,那時候我剛剛上初中,當時跟朋友去電影院看的時候,就只是單純的覺得好看而已。
後來離開學校和你來姑蘇創業,晚上無聊的時候,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重新看了一遍。
整個系列電影從九又四分之三站臺開始,最終也從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結束。
哈利波特最後離開站臺的回頭一瞥讓我意識到我的學生時代也結束了。
在新的系列裡,是從韋斯萊商店中的打工人開始,結合裡面的內容,哈利波特系列不會永遠是童話。
它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長。”
在這麼多年的職場生涯中,李渺渺已經能夠很嫻熟的收斂自己的情緒,只是和鄭理在一起的時候會把情緒外放出來。
在談到這種轉變的時候,鄭理能夠明顯感覺出對方的惆悵和無可奈何。
鄭理想了想,倒是能夠理解凡人這種惆悵。
法師都無法抵擋時間,更別說凡人了。
而凡人生命的短暫,讓他們需要各種所謂的儀式來對生命的逝去進行階段性紀念。
入學、畢業、工作、結婚、孕育後代等等。
鄭理:“其實你想的話回去讀個博士再體驗一下學生生涯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