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我們看的越遠的時候,引力會變得稍微弱一點,但光不會受到額外維度的影響。
同時我們前幾年直接觀測到的引力波能夠很好的證明這一點,正是因為引力會側漏到其他維度中,所以我們觀測到的引力波的振幅出現了削弱的現象。”
前幾年是指2017年天文學界的大事,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到了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預言存在的引力波。
並且那次的引力波是由兩顆中子星慢慢合併引起的,於引力波一起帶來的還有短伽瑪射線暴。
雖然短伽瑪射線暴的時間只有短短兩秒,但是它當時發出的時候正對著藍星,被NASA的費米空間望遠鏡直接觀測到。
數學家大多對物理都有一定的瞭解,特別量子物理這種玩意數學家們會拿來當做閒暇時候換腦子的讀物。
更別說像懷爾斯和讓皮埃爾這種頂級數學家了。
皮埃爾停頓片刻後說道:“這個證據不夠,這之間的聯絡太弱了。
造成引力波觀測振幅減弱的原因並不是只有引力去到其他維度一種解釋。”
威騰笑道:“其實我們發現了更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暫時還不方便透露。
等我們達成正式合作關係後,相關內容會逐漸對你們開放的。”
大約一百年前,天文學家澤維基在研究星系團的時候發現,為了防止單個星系從一個巨大的星系團中逃脫,就必須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物質提供額外的引力來源。
後來人類把這些看不見的物質被稱為暗物質。
儘管人們知道這是暗物質,但是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是一樣物質還是多種物質,這一直沒有一個定論。
暗物質在解釋大尺度結構,比如星系團的時候,表現很好,也就是說推測和觀測結果高度吻合。
但是如果只是單獨的星系旋轉,在這類物質的曲線預測上,又和觀測結果不太吻合。
威騰在成為法師後,對於暗物質和高維空間情有獨鍾。
因為在他看來,這些玩意才能真正從物質世界證明他研究了一輩子的弦論。
另外魔法的出現,讓威騰有些許靈感,他有種預感,透過魔法能夠直接設計出把暗物質和高維空間關聯在一起的實驗。
但是現在首先要從基本的開始做起,也就是說搞明白暗物質到底是怎麼回事。
威騰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數學模型來論證暗物質的存在。
在他的理論體系裡,寒冷、高密度的環境下,暗物質會凝聚成超流體,即一種具有零粘度的奇異物質的量子態。
如果暗物質在單獨的星系中形成超流體,而在星系團中只是正常的冷暗物質存在。
而暗物質絕對不是僅僅由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這一種粒子組成,它至少需要由四種粒子組成。
威騰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暗物質包含的粒子全部找出來。
他所構建的超流體態理論,能夠和天文學家的觀測完美吻合。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暗物質的基本研究上再進一步。
同時思考如何設計實驗。
威騰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證明M理論的正確性。
原本以為這個問題只能留給後人解決。
三人聊了很多科學相關的問題,但是都只是浮在表面,沒有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