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找不到合格的個體參加實驗,他們無法透過核酸檢測。”
鄭理:“或許我們可以適當提高一些價格,價格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我都贊同,你去跟昆泰談談吧。”
“另外讓他們南非的實驗室放鬆對疫情的管制,腦機連線測試與實驗者是否是陽性無關。”
科創生物即將上市,根本不差錢。
李萬清只得答應,他腹誹道:問題是昆泰的研究人員怕被傳染。
......
距離鄭理恢復施法能力已經過去一個月了。
鄭理之前投放到太平洋的磷蝦群已經陸續進到不同海洋生物的體內了。
這些磷蝦就相當於一個個的種子,他們會誘使海洋生物的部分細胞發生變化,其中分出部分功能來充當儲存、中央處理器或者訊號接收器。
可以把一個個細胞理解成一個個細小的“處理器”,鄭理透過蜂巢將所有的處理器在邏輯層進行聚合。
這樣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源池,和一個具有強大運算能力虛擬化中央處理器。
這用藍星的概念來理解,應該叫生物雲。
鄭理慶幸其中有一隻幸運的“種子”成功以間接的方式進去到藍鯨體內。
如果說普通的魚相當於最基礎的X86伺服器的話,藍鯨就相當於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
目前生物雲的算力和儲存量不亞於阿狸雲和鵝廠雲的總和。
話說回來國內真正雲搞得好的就三家花為、阿狸和鵝廠,。
國內很多大廠號稱是搞自己的雲,但是實際上就是買的阿狸和鵝廠的雲,然後套個自己的皮。
(我知道的某一家大廠主要做to B端的應用服務,當年鵝廠雲故障停擺,它的雲也跟著停擺,然後使用者逼問之下他才承認自己的雲是用的鵝廠雲。)
鄭理的大腦直接透過生物訊號接入到遍佈整個太平洋的生物雲裡,這些儲存和算力可以供他盡情使用。
直接透過大腦接入到計算裝置,對法師的提升不亞於計算機對人的提升。
計算、思考、純理論實驗,這些環節都可以丟給生物雲了。
鄭理在生物雲裡搭建好巨頭成為人工智慧潛力的系統,然後再對生物訊號和電訊號之間的轉化進行一系列的資訊保安措施。
這裡的系統只是具有人工智慧潛力,如果想變成真正的人工智慧,需要花時間和資料去培育。
鄭理的肉身在吉隆坡,意識大部分時間在獅城,生物雲在太平洋,這樣的架構是很簡單的拓撲架構,但是技術實現遠超藍星的想象。
鄭理知道自己的計劃可以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