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清思想鬥爭很久後說道:“鄭董,Neuralink來找我了,他們想挖我回去。”
鄭理疑惑道:“Neuralink就是你之前的那家公司嗎?”
李萬清是鄭理面試的,他在李萬清的簡歷裡看過這個名字。
“是的。”
鄭理:“Neuralink還是有錢,幾千萬獅元的違約金這麼果斷掏了。”
李萬清一年的工資大概在70萬獅元左右,他離職後如果繼續同行業的工作的話要賠償科創生物他十年工資的十倍。
也就是七千萬獅元,但是一般不會按頂額來賠,打官司會有一定的折扣。
李萬清無奈道:“鄭董,我沒說我要走呢。”
鄭理:“那你說這個是想表達什麼?”
李萬清:“就我想知道公司未來的研發計劃,是否符合我的期待。”
“因為我是個多少有點理想主義的人,腦機連線技術除了應用在商業端,我更希望往醫療器械端發展。”
“比如腦機連線和殘疾人義肢結合,又或者是腦機連線為失明患者恢復視力。”
“我更希望為病人做點微不足道的研究。”
“Neuralink願意給我研發負責人的位置,我在腦機連線的研究上有更多的自主權。”
“而在科創生物我說是研發主管,其實更多還是沿著您安排的研發路線在進行罷了。”
鄭理:“在這個專案結束後,腦機連線的發展方向我還沒想好,你提的方案我們可以討論在決定。”
鄭理估計那時候自己已經恢復施法能力了,科創生物對他來說研發功能沒那麼重要,到時候獅城的研發中心可以交給李萬清。
鄭理:“Neuralink之所以想讓你回去,肯定是覬覦你在科創生物的經驗,他們肯定也不會做醫療器械,至少暫時不會。”
“你知道科創生物的進度,你如果去Neuralink重新開始,等你能做腦機連線和醫療器械結合的研究,至少得五年時間。”
並不是Neuralink有了李萬清的經驗就能掏出產品,他們還得繞過科創生物設定的專利壁壘。
五年已經是最樂觀的估計了。
李萬清屬於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反應過來後:“鄭董,我懂你意思,我會在科創生物好好幹的。”
時間很快跨越到2021年,2021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鄭理給這具身體的父母各打了一個電話過去。
他自從來到藍星後,只見過這具身體的父母一次,之後不管是辦理休學,還是創辦科創生物都沒有回去過。
鄭理的父母還是從新聞裡得知自己兒子創辦了市值超過千億米元的公司。
他們才能理解難怪鄭理每個月固定打一大筆生活費過來。
鄭理在感情上沒辦法去扮演兒子的角色,他只能從物質上來彌補原本應該起到的角色責任。
獅城2021年的除夕有長達兩小時的煙花燃放表演,在漫天的跨年倒數煙花裡,鄭理度過了自己在藍星的第二個農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