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過去看看,如果不是的話,便只說口渴去討口水喝,如果是的話便速速來告訴我,我估摸著應該是李兄,以他的性子怕是也會辭官歸鄉吧。”
“是,父親。”
過了一會兒,不僅是齊二爺過來了,連那馬車也跟著他一起來了,齊老爺本就掀開簾子在看著,心中不免有幾分期待,只聽見齊二爺有些高興的聲音遠遠的傳過來:
“父親,您猜的果然是對的,真的是李太傅他老人家,聽到您在這兒也頗為高興,急著想與您見面呢。”
就這樣,齊蓁蓁只見到一頭髮花白,穿著圓領袍,很是儒雅的老人笑著和齊老爺見面,兩人頗為激動地握住手,嘴裡都說著幾聲好字。
因為李氏、姚氏和柔妃都是女眷,所以齊老爺直接離開了馬車,兩人找到一空曠之處站住。
而李太傅似乎很是不羈,徑直在地上坐下,還對著身旁的齊老爺親近地說道:
“你啊,你總是改不了這性子,怎麼還這麼講究呀?”
齊老爺則是也笑著徑直坐了下來,看著李太傅略有些意外的目光,他不由得朗聲大笑:
“你笑我有些迂腐,那你又豈不是拿著昨日的目光來看我,說實話這流放路上我吃盡了苦頭,心中以往的那些世家子弟的矜貴也都沒有了,誰又不是普通人呢。”
兩人談興大發,而馬車上齊蓁蓁卻是不知道李太傅是誰,這也不怪她,原來的齊蓁蓁原本就年紀小,又因著姚氏也是個面子薄的,極少出去應酬,除了府中的一些事外,其它的都不甚知曉。
看到齊蓁蓁有些疑惑的目光,李氏便開口為她解釋道:
“蓁蓁你還小不知道,李太傅和你祖父兩人是多年的好友,當年你祖父在雲景書院唸書,便與李太傅相識了。
只不過那時的李太傅是一個農家子,因為才學很出眾入了雲景書院,可是因為出身卻很受書院裡的那些公子哥們捉弄,還是你祖父挺身而出,後來兩人興趣頗為相投,便成了至交的好友。
後來你祖父因為是勳爵之後並未參加科舉,只是靠爵位授了官,而李太傅卻是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後來中了進士之後,娶了西北大族的女兒李夫人。
要說這李夫人與齊家還有一些親戚的關係呢,你祖父的姑母便是那西北大族張家的老夫人,當初李太傅和李夫人之間的姻緣你祖父沒少撮合,後來李太傅成親之後,夫妻兩人也甚是恩愛,生下的女兒也嫁到了西北,李太傅此行應當是去見妻子和女兒的。”
至於李氏為什麼如此清楚這些事,前面是因為她的父親同樣也是齊老爺的好友,對他和李太傅結交的事情自然很是清楚。
而後者則是因為李太傅與李夫人真的很是恩愛,李太傅雖然後來官居高位,卻沒有再納妾,可以說很讓人羨慕了。
而馬車下面李太傅和齊老爺說了舊事之後,又和他說起如今朝中的局勢:
“因著當初局勢未定,我就把夫人託付到了女兒這邊叮囑她以後我會辭官前去與她相見。
如今這朝中,皇上藉助著劉家的勢力登上皇位之後,似乎有意削弱劉家手中的權力。
可是劉家手握兵權,也在朝中開始遍佈自己的勢力,兩人之間頗有對峙之意,而中間充當緩和的劉皇后,與新帝的感情也並不相合。”
說到這兒的時候,李太傅有些關切的偷偷看了一下齊老爺的臉色,然後才一臉糾結的說道:
“還有一件事,你的二孫女如今被皇上留在行宮裡,我之前聽到幾位尚書間的言論,說是陛下有意冊封其後妃,而且還準備予其皇貴妃之位,地位遠在四妃之上,只是劉皇后反對,如今朝臣們也正在爭論這件事情。”
“皇貴妃的位分?那看來他的確是很喜歡敏兒吧?當初敏兒也是這樣求著太子去多看顧他,也求著皇后娘娘下令後宮不得輕慢他,可沒想到他竟然是個如此涼薄的性子,不過也好,他終究還是沒辜負敏兒。
只是如今朝中爭亂不休,這皇貴妃之位也是個燙手的山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