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俞他也很優秀,不像你這般蠢笨,他得了父親的教導,如今也是管著外面的事情,你一個酒囊飯袋懂什麼?如果不是娶了我,你以為父親會把家主的位置傳給你?如果不是因為有修俞,你以為虎視眈眈的二爺和三爺會這般容易就妥協?
他們可不像你葷素不忌,納的那些妾室的身份卑微,他們可也是嫡子啊,你繼母出身於吳家,也同樣是西北大族,他們的出身說起來並不亞於你,而為人處世卻要勝於你許多。
父親本有了另立他們倆的意思,還是我力挽狂瀾,讓修俞小小年紀就展現他的聰慧,得到父親的看重,這才能有你如今在這裡大放厥詞的時候。
你要休了我,好呀,我告訴父親看看他答不答應,我看看你虎視眈眈的二弟和三弟會不會稱你為大哥?爺這些年到底靠什麼你心裡該清楚的,更何況如今我李家雖然已經致仕了,可還有如此的親貴與門生,他們大都在朝為官,你如果無過而廢我,我自有話來辯論。
更何況這些年鄭家在我的手中,我自然也是不知是誰用了了其中的虧空,爺也應該清楚才是,若不是我為你遮掩,用這些我所攢下來的錢補上,你以為你還有面子在嗎?呵。」
說罷,只聽見房間裡的李氏懶得再理他的父親,對著他下逐客令,聲音頗為清冷說道:
「爺既然也有這個念頭,不妨把我的話好好想一想,此後爺便知道該如何自處了,不要如此天真,若我是爺的話,我也不會說如此愚蠢的話,自己手裡的籌碼有多少也合該清楚才是。」
聽了此番話了,鄭修俞便看到父親有些失魂落魄的從房間裡出來,鄭修俞忙藉著柱子躲避了身形,這才沒被父親瞧見。
今日他聽到了許多自己從來都沒有聽到的事情,什麼青梅竹馬,什麼過往的一些事情,包括父親這些年所行之事,鄭修俞心中困惑,不由得回去問了問自己房間的掌事的嬤嬤。
這些年以來經過他的敲打,房中已有不少只忠心於他的人,這樣一問那嬤嬤雖有些猶豫,卻還是告訴了鄭修俞她之前所聽到的那些事情,只聽她慢慢地講述。
當時母親嫁過來,確實有鄭家的思量在,鄭老爺有三個兒子,長子是原配發妻所生,而次子和么子乃是繼室吳氏所生的。
說起鄭老爺的身世其實也算個傳奇,他並不是如鄭父這樣,是鄭家的嫡長子,繼承起鄭家來名正言順,他是一個妾生的庶子,靠著自己的才智鬥倒了其他人,承了家主之位。
而他的原配發妻是他還是微末之時所娶的,那時候他只是個庶子,自然配不上什麼很好的姻緣,娶的也只是一個小世家的女兒,後來在承了家主之位之後,鄭老爺去了繼室,因為當時他的地位不同,所以娶的妻子是西北大族吳家的嫡次女。
吳家與鄭家的勢力相當,吳小姐和鄭老爺的聯姻更使得兩方的關係更親密,以後鄭家的生意擴張也免不了吳家的支援,兩者算的上是互惠互利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鄭老爺十分看重聯姻,實在是透過這種關係後,他在裡面得了好處,自然很推崇這種方式。
後來吳小姐
生了鄭二爺和鄭三爺,自然是更得鄭老爺的看重,而當時的鄭父表現的卻並不突出,而且表面上他這個嫡長子的位置看起來可能更高一點點,可是鄭二爺和鄭三爺背後有吳家作支撐,吳家的勢力並不遜色於鄭家。
而且若是鄭二爺和鄭三爺兩人之中的任意一個成為了家主,這都意味著他們的關係更親密,聯絡的也更緊密,自然比起那鄭父要更妥帖一點點。
而當時的鄭老爺遲遲未立家主,背後很難說沒有這方面的考慮,最後讓他決心立鄭父為家主,還是因為他的這個聯姻,也就是和李太傅之女的。
李太傅並不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出身,他是自微末之時一步一步自己爬上去的,所以李家自然沒什麼底蘊,可是李太傅卻是個很聰慧的人,甚至可以說他簡在帝心,這些年經營地頗為不錯,在朝中不僅深得先帝的看重,也頗有些話語權,與他交好之人頗多。中文網
而當時的鄭家呢?西北本有鄭、吳、藍三家彼此轄制,三家勢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直到前些年來,藍家出了一位深受寵愛的藍賢妃,她的出現使藍家有了憑藉,壓了吳家和鄭家一頭。
這還是因為吳家和鄭家彼此抱團,這才沒被藍家侵佔掉太多的東西,只是藍家卻還是膨脹了起來,那時候鄭老爺可以說也是束手束腳,面對藍家的那些人更是低了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