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澈和劉興耀簽署完收購合同,劉興耀爽快的把一百二十萬轉給陳澈。
這筆錢對尋常人來說是一筆不菲的資金,對劉興耀這個富二代來說跟零花錢差不多。
陳澈把遊戲管理後臺以及原始碼全部交給劉興耀。
兩個人一起吃了個午飯。
劉興耀打算在全國推廣這個遊戲,他沒有在餘陽多待,而是和律師直奔省城,估計是回省城組建自己的遊戲推廣團隊了。
陳澈也回到和景小區。
連續兩天時間,他和李振南奮鬥在開發一線。
迎新晚會的前一天晚上,社交網終於正式完成。
孫靜她們目不轉睛盯著陳澈的電腦螢幕。
陳澈輸入www.shejiao.com成功進入官網。
簡潔大氣的官網映入眾人眼簾,為首的是社交網英文,一道藍色的導航頁橫貫螢幕。
按照陳澈的理念,這個頁面簡直low爆了。
但是2002年,眾人對這種網站還是感到新奇的。
導航頁依次排列是:首頁、個人主頁、好友、相簿、日記、遊戲、站內信等,一共七個二級類目。
陳澈也開放註冊,他成為了自己第一個社交網的註冊使用者。
名字為:陳澈同學。
緊接著他讓孫靜,曹文博,還有黃菁菁分別註冊賬號,進行測試。
李振南同樣緊張的盯著網頁,擔心有bug出現。
陳澈研發的校園SNS(社交網路服務)的出現,比正常的發展軌跡整整提前了23年時間。
人人網的前身校內網是2005年底才推出。
臉書2004年才正式上線。
陳澈不確定這個社交網能否成功發展下去。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產物節點。
就好比把抖音短影片強行帶到2010年以前,大機率是撲街。
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4G網路的支援。
沒有強大的社會根基來支撐這些產業,哪怕你的思想再天馬行空,也無濟於事。
社交模式之所以能在大學先行風靡起來,靠的就是大學生。
大量剛進入校園的少男少女們沒有了高中的束縛,一面好奇的勇闖新世界,一面開始在SNS上肆無忌憚的釋放著自己的社交需求。
而陳澈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商業的盈利模式。
隨著網站的整體規模越來越大,人員也會越來越多,使用者的需求也會水漲船高。
但是資本對於SNS的盈利始終抱有顧慮,事實上國內的SNS也從來沒有在盈利模式上走的順水順風。
第一個國內盈利的開心網是劍走偏鋒的做了社交遊戲,比如當年風靡一時的偷菜和搶車位。
Facebook真正成熟的在廣告上盈利則要到了2012年。
可想而知,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