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戰敗了!
在剿滅梁山的過程中,他不僅損失了數萬兵馬,自己還被梁山俘虜。
更讓人窒息的操作是,高俅竟然派了使者回京,說是經過自己誠心感化,梁山已有招安之意。
這樣的操作差點沒有把皇帝氣死。
你高俅不過是苟且偷生,貪生怕死,竟然厚著臉皮替自己邀功,替梁山說請?
誰給了你招安的資格?
現在的皇帝可不是宋徽宗,朝廷也遠遠沒有到達油盡燈枯的地步。
一個高俅敗了,還嚇不到朝廷。
別說寇準和龐太師等人,就算是高俅所屬的蔡京一黨,也不敢說出贊同招安的話。
梁山那些人已經觸犯到了朝廷的底線。
搶劫官糧,攻打城池,這已經是造反的標準。
朝廷不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
原著裡梁山能夠招安成功,是因為朝廷沒有辦法剿滅他們,整個山東局勢已經糜爛。
為了減小損失,朝廷也只有招安一條路可以走。
這其實是兩方面都想看到的情況,只不過宋江太過心急,讓朝廷捏住了七寸。
否則,他們的下場不至於那麼悽慘。
而現在的大宋朝廷中,精兵良將不在少數,怎麼可能輕易妥協。
“那梁山賊寇多是罪大惡極之輩。”
“若是讓這些人高居廟堂,安享富貴,豈不是要告訴世人,殺人放火就可以作得高官?”
“到那時朝廷還有什麼威信可言。”
這是龐太師說的,包拯也大概是這個意思。
跟原著中蔡京等人論調差不多。
因此從高俅派出使者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朝廷定在叛國投賊的罪名上。
高俅為什麼不敢回來,一個可能是梁山不許,另一個可能是高俅怕朝廷治罪。
不過如此一來,他的罪名更重。
喪師辱國,屈膝投賊。
除此之外,又有諸多罪行在朝堂上揭發出來,直接被皇帝判了個抄家滅族之罪。
還沒有商量好怎麼對付梁山,抄家的旨意就已經下達。
讓開封府派人抄家,這無疑是給了曹斌機會。
他與高俅的仇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終於等到了他倒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