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還不能第一時間接受,需要三請三辭才行。
現在李瑁差人問張九齡身體好不好,還能不能幹得動。
這讓張九齡如何回答?
難道他還能說自己身體倍棒,再幹十年都沒問題?
那天下官員還不知道怎麼嘲笑他呢!
史書上也會把張九齡記載成一個貪戀權位之人。
周子諒也深知這個道理。
嘭!
嘭!
嘭!
三聲悶響,響徹大明宮。
殿內的人僅僅聽到聲音都覺得頭疼不已,好像是自己的腦袋撞到柱頭一樣。
周子諒抬起頭,沉聲說:“陛下,恕臣萬萬不敢接受!”
“中書令李林甫,奸猾小人也!”
“尚書右丞相蕭嵩,尸位素餐之徒也!”
“值此亂世,張相公才是安邦定國之人。”
“陛下應當即刻下詔,速請張相回朝,主持政事。”
周子諒說完後,直接伏倒在地面。
大有皇帝不答應,他就不起來之勢。
李瑁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皇帝都喜歡奸逆小人了。
像李林甫,從來都不會反對他。
趙高也是一樣,被罵都不敢甩臉色。
而像周子諒這樣的人,那真的是一點都不懂變通,估計後世的海瑞也是這樣吧。
唉!
看著已經血流如注的周子諒,李瑁暗歎了一口氣。
“擬旨,遷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張九齡為尚書省左丞相,參知政事。”
在唐朝,宰相就相當於現在的內閣大臣,可以由很多人同時擔任。
中書令,尚書令,門下侍郎都可以稱為宰相。
但是要有實際權力,必須要加“參知政事”才算有效。
如果官員品階不夠,還需要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算宰相。
此時,張九齡升為尚書左丞相,本官品階已經足夠,所以只需要加“參知政事”這個頭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