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政之動向,每每有新決策,商籍往往能第一時間從中嗅出金錢的香氣。
但也因每日都有百姓在旁聽,有些機密事宜,朝臣總會顧慮當朝議論是否合適。
也會擔憂若因意見不合而與宇文世宏起爭執,會否損傷宇文世宏的龍顏君威。
但常朝開始後,所有顧慮都沒了,朝臣該吵還是繼續吵,哪還記得起側殿還有在旁聽的百姓?
“陛下,唐邕大將軍收復桂、寧二州後,凱旋而歸,是好事沒錯,但是!”
“陛下緣何不兵貴神速繼續追擊!直將楊堅叛賊斬除?”
“留此人在南疆,遲早會是巨大的隱患!”
長孫洪作為中樞院院事,十分不解宇文世宏這自留禍患的做法。
“陛下如此決策,自有陛下的道理,”不等宇文世宏開腔先說什麼,庫藏寺寺卿孫仲舉就反駁道:
“長孫大人可知收復桂、寧,國庫為此支出了多少錢糧?”
“從叛亂始,至昨夜凱旋宴終,期間歷經兩月又十餘日,國庫攏共撥糧六次,每次糧八千石、錢七十萬,凱旋宴犒賞將士又撥豐厚資物,換以錢計五十萬錢,另犒賞又撥出兩千萬錢!”
“僅我庫藏寺用以征戰的直接撥款,總數便達錢近兩千萬,糧五萬石!”
“此外還未算收復桂、寧二州後,用以賑濟兩州百姓的撥款!”
“我大周資物豐富儲備富足不假,但長孫大人您想想,若乘勝追擊,嶺南這等不毛之地,我軍深入之後,會否又會嶺南諸州乃陳國疆域,而與陳國又起摩擦?”
“持續征戰只會自我消耗!本官以為陛下速戰速決之決策十分英明!”
待孫仲舉有理有據的說完後,市舶監監正原昌民也站出來附議道:
“孫大人說的沒錯,征戰實在太消耗國力,征戰消耗的不僅是國庫,還是百姓!”
“唐將軍率領五萬禁軍出征,光是徵用的船隻,便使自梁州至瀘州之間的十二州,水路中斷了半個月。”
“這裡頭的損失,可非僅僅明面上所瞧見的那些。”
“因此而無法將資物通達各地的商隊,其所蒙受的損失,便以至少千萬計。”
“而借商隊通商以謀生的地方百姓,家中富餘資物賣不出、商隊因無法通商而不收購百姓資物,致使許多放不久的果蔬等等只能爛在家裡。”
“百姓為了不使辛苦伺候出來的資物爛在手裡,不得已低價求收,致使私營商肆物價劇烈波動,若長此以往,最受影響的還是百姓。”
“本官亦強烈主張安內為先,嶺南如此不毛,不值當我大周為此付出太多代價。”
眼看著除了中樞院以外,其餘各處官臣都表態支援宇文世宏的速戰速決決策,中樞院的除了愁眉不展以外,也再說不出什麼話來。
“陛下英明!”
“沒錯,以此叫心懷不軌者知道,膽敢對大周疆土圖謀不軌,下場就是討打!”
意見一邊倒,不光是因為朝中重臣半數以上開腔支援宇文世宏的決策,還有頗多趁機開腔拍宇文世宏馬屁的。
“陛下英明神武!此光復之役早已傳遍宕州坊間,宕州百姓都因此役大捷而滿心安心!”
“宕州?”宇文世宏笑眯眯的看著說話的官臣:
“莫非我大週一百一十三州,只有宕州百姓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