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鄉鄰,切勿繼續擁擠推搡。先來者未必如願,後來者未必落空。這是修仙之道。”
洪亮的聲音在整個縣城內響徹。不管身在何處,每個人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每個人聽到的音量也都一模一樣。
也不知是這些神仙手段讓人折服,還是發現了推搡沒用、只會讓仙師不喜,滿城百姓竟格外順從。躁動的人群漸漸平複。
“骨齡八至十五歲者,可上前。”
“中選者,可入我修仙界天機門。從此一去,仙凡有隔,請諸位做好心理準備。”
此話一出,就像澆來了一盆冷水,讓滿心熱切的人們冷靜了不少。
“那……如果我家娃兒被選中,就不能回來了麼?他就不算我家孩子了?”
“不是不能回來。除非修習特殊的道,否則沒有斬斷親緣的需求。只是仙道難求,你的孩子恐怕不會有多少時間侍奉在身邊。”
男修士耐心解釋:
“若修煉有成,在修仙界有了立足之地,將家人都接過去享福的修士也是有的。”
一聽這話,稍有糾結的百姓立刻喜笑顏開。
如果被選上的孩子不再是自家人,從此不會再回來,那這修仙就像賣孩子似的。
可按照仙師的說法,修仙就像去學本事,可能要挺長時間才能見一見,卻能盼到孩子衣錦還鄉。
這乍一看好像差別不大。但對鄉親們來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雖說兩者可能同樣意味著大好前程,可前者不是每個父母都捨得的。而後者,就沒啥好猶豫的了。
看著眾人放下顧慮,男修士邀功似的看向了自家師姐:誰說他的嘴巴讓人很不放心的?他也是會說撫慰人心的話的好不好!
你看這效果多好?
沒想到師姐並未贊許,反倒瞪了他一眼:這家夥,該說話的時候不說,不該說話的時候就愛叭叭!
他這勸慰效果是很好。可這種時候,大家需要的是勸慰麼?他們理應知道真實情況、慎重地做出決定。
若抱著太多期待,最後很可能是空歡喜一場!
難聽的話就該說在前面。
然後,師姐沉聲道:“各位,剛才我師弟說的,只是理想情況。沒人會阻止你們的孩子回來探親,可終究仙凡殊途,時間久了,親緣必然淡漠,對面不相識的可能性更大。”
將親人接到修仙界享福的例子確實有,但極少。
因為“在修仙界立足”這一條件聽起來簡單,可哪有那麼容易?
成為仙門弟子就算了嗎?當然不算。
修煉並非享福,哪怕是仙門弟子,不好好修煉打拼,各種資源也會捉襟見肘。
那樣的話,還不如讓親人留在凡人界,起碼家裡出了個修士,家人必然可以安享榮華富貴。
等到真正可以說出“立足”二字時,只怕雙親皆已成了人間的一抔黃土。
眾人面面相覷。
可很快,便有人做出了決斷,推著自家孩子上前了。
親緣難以割捨,但仙緣同樣可遇不可求啊!
倘若就這麼錯過,豈不是要抱憾終身?
有人開了頭,就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被推到了前排。
沒過多久,大家就發現:糾結要不要割捨親緣什麼的,屬實有點自作多情了。
因為上前的小孩更大機率是不符合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