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飯後,消失了一會了臨渚搬過來一個大盆。盆裡面是已經清水浸泡好,臌脹變軟了的燦圓豆。
燦圓豆,比黃豆大一圈的進階版異世黃豆。
如果有一個熟知華夏美食的人在場,一定能在第一時間,脫口而出洛淮疏即將要做的東西。
——豆腐!
豆腐因成型的凝固劑不同,被分為包括鹵水豆腐、酸漿豆腐、內酯豆腐和石膏豆腐等在內的各種類別。不同的豆腐,口感也不盡相同。
其中,一般為鹽鹵點制的也稱為北豆腐,或者老豆腐。
老豆腐質地比較硬,口感更濃厚,適合平時做菜,煎、炸、炒、煮等,一般人能簡單上手。
洛淮疏想要賣的第一個東西,就需要老豆腐做原材料。
另一種以石膏點制,為南豆腐,又名嫩豆腐。
嫩豆腐含水量高,更加細嫩軟滑,炒菜不合適,通常洛淮疏喜歡拌著吃,或者用它來煮豆腐湯。
在川菜中,最為有名的菜餚之一:麻婆豆腐,用的就是嫩豆腐。
這道菜比較考驗廚師的功底,畢竟嫩豆腐太軟。不是所有人既能燒的它入味,又能完整保護好豆腐的品相。
說來好笑,洛淮疏第一次嘗試做麻婆豆腐時,雖然他已經很小心了,最後出來的成品菜裡,有一大半都是碎豆腐。
洛淮疏想著,什麼時候也做幾塊嫩豆腐出來。
豆腐能做出的美食很多,鍋塌豆腐,客家釀豆腐,八寶豆腐,文思豆腐等名菜,多不勝數。
同時,它還能延伸出各種各樣的豆製品:
凍豆腐,油豆腐,豆腐皮,豆腐幹,豆腐乳,腐竹……等等等等。
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的同時,也不禁感嘆豆腐的無限可能性。作為廚師,誰會不喜歡這樣的食材呢?
洛淮疏拎出來已經閑置的做飯機器,加水將燦圓豆打碎出豆漿。這時,生豆漿裡還有許多的豆渣,他叫著臨渚一起,將豆渣過濾掉。
濾過的豆漿還需要煮開,熬煮後的狀況越是細膩越好。
等待幾分鐘讓豆漿的溫度降低一會兒,從楚靈晚那裡拿到的鹽鹵就有了用武之地。
洛淮疏將鹽鹵化開的鹵水,少量多次地倒入熱騰騰的豆漿中。臨渚配合著,不斷攪動著鍋裡逐漸凝聚在一起的膠狀物。等它們沉澱到鍋底,就能得到鮮嫩軟滑的豆腐腦,也叫豆花。
豆花可以直接吃。配上鹹味的澆鹵,它就是鹹豆花。淋上蜂蜜或者糖漿等,它就是甜豆花。根據某些地區特色,還能加上其他的調味料,就比如加辣的麻辣豆花。
自古鹹甜黨的激烈鬥爭中,一定會有豆花的身影。
洛淮疏倒是沒有特別偏好哪個。
不過,今晚的豆花都要壓成豆腐。他特別留了一些豆子,等明天早上再給大家做豆花。鹹的,甜的,辣的都來一點,試試大家都喜歡哪種。
他打賭,臨渚一定喜歡甜豆花。
用紗布包好凝聚的豆類蛋白質,再用重物壓實,等過完今晚,明天早上就能驗收做好的鹵水豆腐了!
至於大個圓潤的升級版土豆:燦圓豆?
洛淮疏慢悠悠地伸了個懶腰,指腹擦掉了眼角困出的眼淚。
留到明天吧,明天再好好削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