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不同意,這一地區對於俄羅斯來說並非不可或缺。
一直以來,喬治的目標都是非常明確地,籠絡巴爾幹國家是為了巴爾幹地區的穩定,拉攏澳大利亞是為了澳大利亞的羊毛和鐵礦石,從不做無用功。
英國之所以放棄這一地區,無利可圖同樣是關鍵因素。
“可以緩解國內的擴張需求,並且為我們帶來地緣上的安全。”
安德烈還沒有正確理解“帝國墳場”的含義。
陸軍部的參謀人員,也低估了帝國墳場的複雜程度。
墳場不是印度,不會輕易屈服,針對外敵入侵,會進行殊死抵抗。
墳場的地形也很複雜,不利於大兵團快速機動,到處都是荒山野嶺,漫長的補給線會成為致命弱點。
“巴拉克宰人依靠我們才擊敗英國人,他們自身沒有任何工業能力,連子彈都無法制造,只要我們切斷對巴拉克宰的供應,巴拉克宰就將無力反抗。”
擔任高加索軍區司令的薩帕羅夫,之前是魯茲斯基的參謀長。
薩帕羅夫信誓旦旦,最多隻需要萬人,就可以征服巴拉克宰王朝。
喬治和德米特對視一眼,都眉頭緊皺。
德米特現在依然是俄軍總參謀長,沒有他和喬治點頭,這個計劃就不能透過。
“你有沒有考慮過,如果巴拉克宰人尋求英國的幫助,我們將面對和英軍同樣的窘境。”
德米特慎重,騎牆是大部分弱小國家的生存之道。
“澳大利亞獨立之後,英國全線收縮,只在印度還維持殖民統治,每年同樣入不敷出——英國經濟遭經濟危機重創,現在還沒有恢復的跡象,綜合判斷,英國已經失去支援巴拉克宰王朝的能力。”
薩帕羅夫對英國的判斷基本正確,但還是不夠了解英國人的攪屎棍性格。
英國人為了給對手製造矛盾,損人不利己的事情經常幹,如果能給俄軍入侵製造困難,英國政府就算發行債券也在所不惜。
“即便擁有英國人的支援又如何,看看澳大利亞,即便英軍親自下場,也不是我們的對手。”
高加索軍區參謀長伊爾亞佐夫同樣自信爆棚。
“巴拉克宰的地形最適合哥薩克騎兵,也正是因為哥薩克的加入,才讓英國人束手無策。”
副司令魯斯蘭也一心求戰。
喬治並沒有立即做決定,會後拉安德烈和德米特繼續開小會。
“想要擊敗巴拉克宰王朝,萬人可能不夠。”
德米特對墳場的認識同樣不清晰。
“我們被壓制的太久了,需要一個感情的宣洩口。”
安德烈從俄軍的實際情況出發,傾向於送巴拉克宰王朝上祭壇。
“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如果我們入侵巴拉克宰,我們十餘年來塑造的國際形象,就將毀於一旦。”
喬治也頭疼,這幫人好像從來就沒有考慮過,俄羅斯會戰敗。
另一個時空巴拉克宰之所以成為“帝國墳場”,紅俄同樣是犧牲品,才成就了“帝國墳場”的赫赫威名。
至於後來的美國,更是貢獻了無數的名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