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布林斯基和利特曼發現標準遠超當地承受能力,完全可以向上級部門反應,而不是嚴刑拷打,無論如何都要完成任務。
評估人員只對國有農場進行考察,無論如何粉飾,也擺脫不了“懶惰”的嫌疑。
當地主政官員同樣有責任,為政績罔顧民眾死活,草菅人命,非常鮮明的俄羅斯傳統。
想想那些前赴後繼悍不畏死的戰士,這既是勇敢無畏的英雄主義,同樣也缺乏對生命的敬畏。
馬卡洛夫無言以對,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發生這種事也不是某個人的責任。
讓喬治更措手不及的是,發生在基輔周邊地區的饑荒經已經引發國際關注,不僅遭到英國人的嘲諷,也使俄羅斯政府飽受爭議。
這也不能怪英國人落井下石。
這幾年俄羅斯風頭正勁,層出不窮的福利保障政策讓各國政府都焦頭爛額,在各國民間也引發廣泛爭議。
很有意思的一個現實,很多英國人和法國人至今不願意承認報紙上報道的是真的,認為是俄羅斯正在進行虛假宣傳。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真正有能力的人要麼已經移民俄羅斯,最起碼也有能力去俄羅斯看一看。
那些既沒能力移民俄羅斯,又沒能力前往俄羅斯旅行的人,只能用這種方式安慰自己。
英國人針對這件事的報道嚴重失實,連俄羅斯政府都還沒有統計出有多少人死亡,《泰晤士報》就迫不及待的聲稱,僅在基輔周邊地區,就有超過0萬人死亡。
這個數字在經過兩次轉載之後,很快就變成0萬。
正在俄羅斯進行訪問的史汀生,在看過《泰晤士報》的報道後,假惺惺問古契科夫,是否需要美國的幫助。
古契科夫沒好氣兒,乾脆將史汀生禮送出境,免得美國人在跟前礙眼。
史汀生在返回美國的時候,順道對柏林進行訪問。
也不知道史汀生和小鬍子是怎麼談的,隔天,史汀生和小鬍子舉行聯合新聞釋出會,不僅前嫌盡棄,而且要展開更緊密的合作。
小卡爾來找喬治解釋,是美國主動解除了對德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德國只是象徵性回應,並沒有解除對美國商品的禁令。
喬治這會兒卻顧不上小卡爾,古契科夫正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自世界大戰結束後,俄羅斯人每天在報紙上看到的訊息都是贏贏贏,今天收澳大利亞當小弟,明天曼納海姆以“天使”身份前往羅馬尼亞王國和南斯拉夫王國斡旋,後天安德烈在國聯痛斥英法。
突然間,報紙開始報道基輔周邊餓死人,死去的記憶開始攻擊俄羅斯人。
上一次俄羅斯有人被餓死還是在內戰期間,當時第二政府為了籌集軍糧橫徵暴斂,導致民間大範圍缺糧,爆發嚴重饑荒。
自內戰結束後,俄羅斯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餓死人的慘劇。
即便是那些剛剛抵達西伯利亞苦寒地帶的新移民,也沒有人被餓死。
基輔周邊地區爆發饑荒的訊息剛傳出,就有人要求古契科夫對此負責,立即下臺。
古契科夫承諾在事態平息後主動辭職,輿論暫時平息。
進入月,要求古契科夫下臺的呼聲再起,古契科夫無奈,向杜馬遞交辭呈。
杜馬決定於明年一月份舉行大選。
古契科夫來找喬治的時候,菲利克斯恰好也在。
“太棒了!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釣魚三人組。”
菲利克斯熱烈歡迎古契科夫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