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來說,法國經濟還是挺不錯的,去年年底,英國和美國分別有0萬人和0萬人失業的時候,法國只有.萬人失業,在西歐一枝獨秀。
也正是因為法國的一枝獨秀,今年初,湧入法國尋找工作的外籍移民超過0萬人,這個情況一度讓法國總統加斯東·杜美格成為去年世界經濟的風雲人物。
自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人口一直在減少,為彌補勞動力不足的窘境,法國不得不向殖民地開放移民,首開先河。
外籍移民的大量輸入雖然為法國帶來活力,隱患也越來越大。
這些新移民到法國是要尋找工作的,如果找不到工作,他們就會成為嚴重的社會隱患。
這種情況下,法國同樣無力援助波蘭,皮埃爾·賴伐爾能給伊格納齊的只有雞湯。
伊格納齊無奈,硬著頭皮前往俄羅斯,火中取栗。
喬治就很好奇了,哪來那麼大臉呢!
“鄰國嘛,一旦波蘭崩潰,我們也不免會受到影響,這就是波蘭人的底氣。”
古契科夫冷笑,要飯要到死敵門上也是奇葩。
世界大戰期間,畢蘇斯基曾隨德軍和俄軍作戰,俄羅斯為了削弱德國才捏著鼻子支援波蘭成立,波蘭成立後又一直在國內對俄羅斯進行仇恨宣傳,還對波蘭的斯拉夫人進行迫害,林林總總,波蘭人憑什麼認為俄羅斯會盡棄前嫌?
俄羅斯對待敵人從不心慈手軟。
“你想怎麼做?”
喬治相信古契科夫的能力。
“第聶伯河水壩工程明天要剪綵,我必須出席,所以只能辛苦卡爾接待波蘭人。”
古契科夫沒讓喬治失望。
這也不能怪古契科夫沒禮貌。
作為一國元首,伊格納齊訪問俄羅斯,理應由古契科夫出面接待,讓曼納海姆接待,是對伊格納齊的羞辱。
不過正常情況下總統出訪都是提前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溝通行程,讓雙方都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伊格納齊這一次訪問根本就沒有提前溝通,不速之客不受歡迎也是理所應當。
喬治不管曼納海姆如何接待伊格納齊,華沙軍區的演習不僅引發波蘭的驚恐,連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以及奧地利都心驚膽戰。
奧匈帝國覆滅後,除被割讓地區之外,分裂成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以及奧地利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也跟俄羅斯是世仇。
當年德國和帝俄的矛盾,主要是因為帝俄和奧匈帝國的矛盾,現在雖然帝俄和奧匈帝國都已經滅亡,仇恨並沒有消失,對於奧匈帝國遺民來說,俄羅斯是導致奧匈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這麼說也對,畢竟世界大戰期間,奧匈帝國的損失幾乎全部都是俄羅斯造成的,其他國家最多打個輔助,甚至不僅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會鼓舞奧匈帝國計程車氣,扯俄羅斯的後腿。
某利:MMP!
捷匈奧三國雖然仇視俄羅斯,總算能認清現實,不僅不敢報仇,反而隨著俄羅斯的強大,愈發擔心俄羅斯的入侵。
世界大戰期間,奧匈帝國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也不小,所以對於華沙軍區的演習,三國也夜不能寐,最先行動起來的,是匈牙利王國攝政王霍爾蒂·米克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