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契科夫不太高興,法國加稅雖然並沒有對俄羅斯造成損失,可被欺負了不敢還手,說出去還是不好聽,搞不好會影響到俄羅斯的國際形象。
古契科夫也聰明,轉天就決定將從法國進口的汽車關稅增加百分之三百。
汽車可是出口的大頭,在俄羅斯僅次於農產品,這下夠厲害了吧,肯定讓法國人心驚膽戰。
法國人一點都不慌,因為俄羅斯根本就不從法國進口汽車。
古契科夫如果真想報復,會提高葡萄酒的進口關稅,汽車完全就是虛空打靶。
法國汽車還不錯,實力和規模跟德國汽車差不多,比俄羅斯和美國還差點意思。
法國本土最好的汽車是雷諾,就是造裝甲戰車的那個雷諾。
雷諾造的裝甲戰車也一般,皮薄餡小,裝甲幾乎沒有,所謂火炮就是大口徑機槍,只能坐兩個人,突出一個經濟適用。
跟俄羅斯的裝甲戰車比,雷諾的裝甲連裝甲車都不如,加個“戰”就多餘。
但雷諾的裝甲戰車卻是最適合法國的。
跟我大清相比,法國肯定是列強。
跟俄羅斯比,法國只能用資源貧瘠來形容,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
所以雷諾不管是造裝甲戰車還是造汽車,排量都很小,跟俄羅斯完全是兩個極端。
俄羅斯造的發動機追求極致效能,從缸到缸再到缸,馬力越來越大,完全不考慮油耗。
雷諾汽車無論是效能還是價格,都不如俄羅斯汽車,靠著法國政府保護,才在法國國內市場和俄羅斯汽車打個平手。
法國也正是因為有俄羅斯商品的存在,才有底氣完全斷絕和美國的貿易。
要不說最歧視美國的歐洲國家就是法國呢。
法國完全斷絕和美國的貿易,肯定會加大對俄羅斯商品的依賴,這就是喬治不讓古契科夫報復法國人的原因。
對於俄羅斯來說,所有歐洲國家都和美國斷絕貿易才好呢。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畢竟歐洲有內奸,要不然也不至於讓美國人屢屢得逞。
讓喬治沒想到的是,英國不敢報復美國也就罷了,義大利居然也沒有動靜,就很奇怪。
歐洲國家的反應速度很快,除法國和德國之外,其他國家也迅速行動起來,對美國進行反制,連永久中立國都不再中立了。
美國這一次加稅,從義大利進口的草帽和橄欖油等商品也包括在內,按說義大利也應該對美國進行反擊。
不過這也不奇怪,畢竟義大利人最擅長的就是站隊,不會輕易下注。
喬治幫他下。
最近這段時間,所有報刊雜誌都被有關關稅戰爭的訊息填滿,美國再次被集火。
這個時期的美國,還沒有到隻手遮天的地步,透過《陽光晨報》的努力,歐洲人很清楚美國在世界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增加了對經濟危機的瞭解。
經濟危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資本的貪婪。
基於幾乎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從美國引爆,隨後蔓延到歐洲。
所以也可以將經濟危機解讀為美國是在利用經濟危機收割歐洲。
先不說這個解讀是否科學,將經濟危機的責任歸咎為美國,有利於轉移歐洲各國的國內矛盾。
所以經濟之所以危機,都是美國人搞的鬼,要罵就罵美國人,真不是官員和資本不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