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是不可能退出的。
希臘王國要是敢退出,空包彈搞不好就會變實彈。
“有些人就是賤骨頭,但凡對他們好一點,他們就會將你的善意當作軟弱。”
瓦西里總算還知道給盟友留點面子,沒有直接點名。
這也不用點名,因為所有歐洲國家都一樣。
一直以來,叢林概念在歐洲深入人心,落後就要捱打。
在歐洲人的概念中,實力強大就應該君臨天下,天予而不取,必遭天譴。
所以在瓦西里看來,王道只能在俄羅斯國內實施。
即便對盟友,俄羅斯也只能用霸道。
“過猶不及!”
喬治直接給結論,這就是沒文化的後果。
歐洲的歷史太短,沒有足夠的樣本可供借鑑,所以看問題的時候就很容易極端化。
適當秀肌肉確實有利於強化威懾力,秀太過也會起到反作用,俄羅斯如果一直秀,歐洲就要再次組建反俄聯盟了。
羅馬尼亞王國跟俄羅斯的關係再好,如果俄羅斯要吞併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人肯定會堅決反抗。
所以在王道和霸道之外還有中庸。
“為什麼還不向印度發起進攻呢?只要解決了印度,英國就會徹底淪落為三流國家——”
瓦西里不糾結,王道還是霸道都不是他要思考的問題,他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真要動了印度,倫敦就真要狗急跳牆了。”
喬治的策略是溫水煮青蛙。
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現在還沒有真正撕破臉。
誰都知道印度是英國的命根子,俄羅斯要是向印度輸出,英國就算明知道打不過,也一定會掀桌子。
喬治雖然不怕英國掀桌子,但如果能以相對和平的方式將英聯邦拆掉,喬治也不願意消耗俄羅斯人的生命。
“英國最近又有一款新式戰鬥機服役,我們對英國的優勢正在縮小。”
瓦西里提醒喬治,時不我待。
巴爾幹戰爭中,俄羅斯根本沒用戰列艦,只靠魚雷機和潛艇,就將奧斯曼帝國的艦隊全部殲滅,這給世界各國的海軍都敲響了警鐘。
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對軍艦進行防空改造的同時,加大了對軍用飛機的研發力度,取得了一些效果。
由於成本因素,英國的力度相對於俄羅斯來說,還是太小。
“英國的新式戰鬥機,相當於我們哪一年的水平?”
喬治並沒有把英國空軍放在心上。
皇家海軍在英國的影響力太大了,英國就算加大對空軍的重視,重點依然在海軍上,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
英國在華盛頓海軍會議後,新造了三個級別,一共六艘航空母艦,剛服役的這款戰鬥機就是艦載戰鬥機。
相對於固定翼飛機來說,艦載戰鬥機先天不足,還不足以讓俄羅斯提高重視。
“這得打一場才知道——”
瓦西里避重就輕。